一个额上缠着渗血绷带的军人提着步枪走进教堂,穿梭在伤员中间张口问道: “我需要还能拿动枪的人和我一起去卡西姆教堂。”军人的话音一落就有几十名伤员挣扎着站起来,有俄罗斯士兵也有边防军士兵,他们没发出任何豪言壮语默默的站起来。他们明白一旦伊热夫斯克沦陷,会遭遇什么,红俄和白俄一样,对待俘虏永远只是一颗子弹。持枪的军人冲站起来的伤兵用力行了个军礼: “谢谢!大家集合”
“我们能赢吗?”一个护士用漂亮的蓝眼睛望着走出教堂的伤兵问身边的同事,同事一言未发,只是静静的望着耶稣受难的十字,心中为这些勇敢的人祈祷着。这些护士大都经历过红俄的残暴,她们只希望能够取胜利,尽管每个人都明白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借着夜幕和风雪的掩护,一群白色的身影在街边跃动,在冰雪映衬下夜色并不昏暗,城市中枪声接连不断。趴在衣篷内,风雨天打开肩头挂着的l型手电筒低头观看1:1000的军用地图上标註的 “伊热夫斯克火车站”所在,然后又扫视了一下周围环境,以确定所处的位置。收起地图后风天拿着望远镜朝数百米外的火车站大楼望去,当看到火车站附近红俄的防御工事,风雨天冷笑一声。
“从卡马拉商场和希玛大楼废墟接近敌人,利用爆破直接攻进火车站大楼,绕开正面的防御工事。”风雨天对身旁的两位连长下达命令。俄国人防御重点集中在火车站大楼前,防御最虚弱就是大楼两侧的半废墟地带。
脚步踩在冰雪上发出吱吱的响声,让穿行在废墟中正渐渐接近火车站的侦察连官兵忍不皱了皱眉头,同时更加小心翼翼,防止惊醒火车站内的赤匪。火车站中红俄军有上千人之多,已方兵力有限但却人手一支冲锋枪,占有火力优势。
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在月前被整体迁移到伊尔库茨克,但作为后勤物资中转站的伊热夫斯克仍拥有大的物资,得到红军逼近伊热夫斯克的情报后,风雨天立即扣压了一辆军火火车,将火车上数千支冲锋枪以及大量弹药分发到部队,此时城内响彻云霄的冲锋枪声证明风雨天当初决定的正确性。在城市中一个拿冲锋枪的士兵,甚至可以压倒一个班敌军,冲锋枪的大量使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守军兵力不足的困境,而多余的步枪又被分给俄罗斯志愿军,使得守卫力量进一步加强。
十几名手提莫辛步枪的红军士兵,躲在火车站一堵矮石墻后面,墻上有一个被炮弹炸开的缺口,透过缺口红军士兵看到很多中国士兵向火车站逼近,他们两三人一组互相掩护,快速前进。一个红军士兵透过缺口瞄准一个正在疯狂扫射的中国士兵, “砰!”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那名中国士兵倒在地上。
这名红军士兵还没来及再次拉动枪栓,接连两个黑色的小圆球从缺口中扔了过来, “手榴弹!”房间内十几名红军士兵尖叫着,扑倒在冰冷的大理石地板上。对于扔进房间的黑色小圆球他们很熟悉,是中国人的五式攻防手榴弹,这种手榴弹重量轻,威力大,杀伤力超过重达一公斤的俄制m1914手榴弹。 “嗵嗵!”房间里传出两声闷响,依在门外的两名武装宪兵随即撞开厚实的木门,冲进房间的瞬间冲着房内疯狂扫射。
“快!方排长,带上你的人进攻月臺。”手持冲锋枪的风雨天冲不远处一个军官大声吼叫,对火车站的反攻非常顺利,顺利的超乎风雨天想象。俄罗斯人在火站只有一个营左右的兵力,防御是以火车站大楼为中心。不过红俄防御很薄弱,据房各自为战,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通讯兵电告参谋长,立即发起反攻,天明前我们要控制火车站周围地带。”反攻的顺利让风雨松了口气,但愿好运气能持续到援军抵达。
喀山前线指挥部建造的非常出色,很有艺术气息,7米长的斜坡通道,上面数米厚的坚实的冻土确保指挥部可以承受任何炮击。在通道的两侧布满房间,只是没有窗户罢了。房间内整齐的镶上严丝合缝的薄木板,房间内有两张单人床,中间一个小木桌,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角落里有一个加热炉,褥子枕头被子,样样俱全,使这里不像地下掩蔽所,倒像战时别墅。
过去一些近卫军军官经常带着自己的情人在地下掩蔽所幽会,而此时这座浪漫的野战别墅,却笼罩在一团阴云之中。指挥所内烟雾弥漫,将军们神情凝重,过去常有的争吵也消失了,彼此不顺眼的 “黑死神”和 “绿皮蛙”在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也无心争吵,只想携手共同度难关,这里几乎每一个人都在 “契卡”的死亡名单上榜上有名,一旦战败,恐怕求死不能。
“将军阁下,赤匪投入的部队超过九十万人,已经确定的师级番号超过五十三个,其中十九个是新增番号,飞机侦察证实,仍然不断有新部队被加强到喀山与伊热夫斯克之间,即便想撤退,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打通喀山与伊热夫斯克之间的赤匪防线……”指挥所内的气氛随着情报军官的汇报,越显紧张。包围!这是一个多么美秒的名词,一个月前,这个名词依然不断出现在指挥所内,只不过是他们包围喀山赤匪,而现在却发生逆转。
“通往伊热夫斯克的铁路已经被赤匪炸断,而伊热夫斯克随时都有可能失陷,我们被包围了!”米瓦阿列克塞耶夫上将边说话边擦额上的汗水,地下指挥所内太过于温暖了,尽管地面上天寒的冻,但是这里却保持着18度的 “高温”,将军们总是可以享受到士兵们难以享受的特权。不过此时米瓦阿列克塞耶夫上将额上的汗水却是冷汗,和指挥所内大多数将军一样。
“查将军,冷将军同意投入主力援救我们吗?”上将不太确定的询问查明山少将,这位喀山中国远征军的总指挥官。三天前红俄的反攻开始之后,眼前的这位脸上从来不带一丝笑色的将军搭乘专机抵达喀山,由这位中国远征军参谋长出任喀山中国军队总指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大家的情绪,中国人没有抛弃自己。此时后路被切断,而喀山的物资仅够数十万军队两周消耗,最多也就三周左右,如果在两周内援军仍未撕开红军包围圈,到时恐怕……
“将军阁下,援军正在向伊热夫斯克进军,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坚守!一定要牢牢的死守在这里。我们从伊尔库茨克一路打到喀山,我们从未失败过,现在同样不会失败!我们目前还有53万军队,物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只要我们撑过暴风雪,即使敌人切断我们的后路,我们同样可以获得充足的物资,这一点的请大家放心。我已经接到总参谋部电报,一旦暴风雪停下空军、陆军浮空部队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提供补给。先生们,此时如果我们气馁绝望的话,相信我们的士兵会产生同样的情绪,现在我们必须要坚定胜利的信心。我同时提醒大家註意一点,我们没有退路,要么死亡!要么胜利!”
感觉到指挥所内异样的气氛,查明山为眼前的俄国将军打气。俄罗斯将军太缺管韧性,刚刚面临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迷。相比之中查明山更喜欢单纯的俄罗斯士兵,他们勇敢坚韧,而且牺牲精神不亚于边防军,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边防军,当然是在他们拥有更多更好训练的情况下,只不过他们的将军……查明山实在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