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78章 陆海空

第278章 陆海空(2 / 2)

“看,那就是h-17轰炸机,他的出现将会改写整个战争史。”站在机场附近的朱狄文对鲁道夫说道,再过一会,轰炸机就要起飞了。自己之所以带鲁道夫来这里,就是要让他和自己一起见证历史。远程战略轰炸机的问世,将全面改写战争方式和进程。

早在一九一五年,由雷蒙弗烈迪都中校指挥的早期战略轰炸机群,包括 “齐柏林”巨型艇和 “哥达”轰炸机,就从比利时越海轰炸英伦。英军还以颜色,多伦上校指挥汉达尔贝奇轰炸机队猛袭德国工业城市,投弹五百四十吨。这时候,一个南非人扬史默兹将军想象出战略轰炸的远景: “它将破坏敌国大规模产业中心和人口众多的都市,使之丧失战争能力和士气,从而扮演战争的主角……而旧式海陆军作战,将沦为次要或辅助性战斗。”

后来,直到英法美联军使用中国制造的上千架性能优良的h-1轰炸机对汉堡实施毁灭性连续轰炸机之后,世人才第一次看到战略轰炸带来的毁灭性效果,有人认为是战略轰炸机迫使德国回到谈判桌前,与英法美和谈。

“朱,很奇怪,为什么中国如此迷恋战略轰炸机?我们制造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轰炸机,然后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用它轰炸了汉堡不莱梅等等多个德国城市,你们的轰炸机每杀死一百个人,其中有95个或许都是平民,每摧毁一百座房屋或许只有几间是军工厂。司马总理在协约国对汉堡轰炸之后,不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对平民轰炸吗?并称这是不可饶恕的罪恶,任何一个政府决不能卑鄙到以杀死无辜平民来恐吓他们结束战争,为什么我们还要做同样的事情呢?”

望着山下庞大的轰炸机,鲁夫在感嘆中国航空技术创造奇迹的同时,心头却充满悲哀。自己就有数位亲人死于协约国轰炸,而中国政府在汉堡大轰炸后,毅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且许诺将会向遭受轰炸的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更让鲁道夫对第二祖国的善举激动不已。在鲁道夫看来,中国或许世界上唯一尚存人道之心的国家,而现在……

鲁道夫的反问让朱狄文无言以对,朱狄文很难向鲁道夫解释清楚。中日之间的渊源和仇恨,恐怕只有两国自己才明白。

指挥塔楼内的张锐吸着烟,望着机场上在牵引车帮助下排列整齐的轰炸机。北中国岛的前进基地是空军从海军手中借来的,从这里起飞的h-17轰炸机可以覆盖日本全境,再配以山东的多个机场,日本列岛都处于空军战略轰炸机航程半径之内。

“海军单独执行对日本舰队的攻击,为了确保海军行动成功,他们要求咱们把起飞时间推迟一个小时二十分,在我们到达日本列岛上空时,海军突击队应该已经发起攻击了。”郑培林忧心忡忡,空军借用海军基地的代价,就是空军必须要为海军行动让路,意味着,当轰炸机部队到达东京上空时,恐怕日军战斗机早已严阵以待了。

此次轰炸,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轰炸行动,上千架轰炸机从三个方向携带近两千五百吨炸弹扑向东京。在未来几天中,轰炸将持续不断,不但要摧毁日本的军事力量,而且要毁灭日本的信心。

“司令,在海军发动奇袭之后,日本民众会作何反应?说实话,司令,我很想看到他们在东京举行游行,如果那样的话……”张锐笑得很淫荡。中国空军不会为日本平民的死亡而内疚,中日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再说空中投弹, “误伤”总是难免的。张锐的话让郑培林撇撇嘴,这小子, “你小子!通知李定一,小日本皇宫是禁地,绝不能轰炸,知道吗?”不轰炸皇宫是总理指示,毕竟唯一能约束日本的就是天皇,未来停战还需要天皇出面呢!

“根据航线计算,我们应该是在7点左右到达东京上空,也就是东京时间8点半。”王立鹏在航行图上用圆规计算了一下飞行距离和时间。 “天亮了有利于瞄准,天气好的话,就绝不会丢失目标。”副驾驶员聂金龙混不在意的说。王立鹏撇了眼副驾驶员,似乎在说 “你个白痴!”

“是啊!对日本高炮部队更有利,别忘了任务书里说得清楚,为了确保精度,咱们要在1000米投弹,别说75炮,就是57小高炮都能威胁我们,更何况还有几百架战斗机。”尽管h-17轰炸机速度快机体坚固而且自卫火力异常强大,能够为轰炸机提供掩护,但风险总还是有的,相比战斗机,王立鹏更担心地面高炮,那才是真正的威胁。

“管他呢?到时投弹,爬升脱离。总之,只要把炸弹扔下去,小日本飞机就在咱们屁股后头吃屁吧!他们的战斗机还没咱们飞得快。”聂金龙显信心十足,这种自信源于对h-17的信任。他训练中曾目睹两架h-17机翼相撞,但仍然摇摇晃飞回机场。

“……起飞”柴世荣驾驶第一架轰炸机飞向天空,短短半小时内,北中国岛航空基地七条跑道上六个轰炸机联队三百六十架轰炸机依次起飞。升至空中的轰炸机在空中组成十二个盒形防御编队。这一编队战术是根据h-17轰炸机强大武备系统而特别制定,可以充分发其威力。使试图攻击轰炸机编队的敌机,同时受来多架飞机多名炮手多个方向的射击。

6:48,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在距离普兰店十公里左右一座丘陵后伪装网下,炮手们正在忙碌,沈重的远程加农炮炮管,随着炮手的摇动,高高的指向天空。这是七年式152毫米野战重加农炮,亦是国防军装备最多的远程重炮。在加农炮的后,堆着码放整齐的炮弹,弹药手正在为炮弹安装引信。而炮长们则带着耳机,焦急的等待指挥部的命令。更多的炮手则活动膀子,准备大干一场。

为了装弹方便,炮手大都脱去呢制大衣、外套,上身仅着灰绿色的绒衣,一个个摩拳擦掌,眼中充满嗜血的兴奋,突然炮长们的耳机内传出静电干扰声,保持了数天的无线电静默瞬间被打破。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