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321章 忧虑

第321章 忧虑(1 / 2)

国防军出兵朝鲜,收覆平壤的捷报传遍中国,人们拥上街头、狂欢劲舞。街道、广场、公园,人潮涌动,彩旗飘扬,满天花纸伴着震耳的爆竹声到处飞扬。

“前所未有的优越意识,使古老的自称礼仪之邦的东方帝国,陷入对战争的疯狂崇尚。机敏而灵巧的中国人千百年来只知道服从,国家意识淡漠,但对古老帝国的荣誉却敏感至极……如果有一天,有一个如威廉二世的疯子呼喊:为了无愧于列祖,然后命令他们向全世界进攻,他们会毫不犹豫走上战场。中国正改变着他的传统,战争让他们尝到甜头,下一次,他们一定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战争……美国绝不能对这个新兴的共和国掉以轻心。”自由撰稿人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923年7月,中国纪元共和12年7月。

当海明威这位来自美国的自由撰稿人,在他的文章中提醒美国人註意这个新兴共和国的威胁时,被海明威视为 “未来疯狂威廉”的共和中国总理在办公室内享用简单的中餐,粗糙的咸土豆泥、一勺清菜、几块牛肉再加上一杯甜豆浆,标准的西北式工作餐。对极为爱好美食的司马,吃工作餐等同于折磨,在人前,司马尚可装出津津有味的样子,但当办公室内只有自己,不銹钢餐盘里的工作餐如同司马的仇敌。

每吃一口土豆泥,司马都要将其幻想成家中厨师制做的美食,暗自后悔没让家里送饭。为了防止后世在机关内深有体会的肚皮腐败,司马制定了着名的工作餐标准,上至总理下至普通公务员,工作餐只有一种,咸土豆泥加荤素各一,司马特权就是可以喝一份豆浆,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只有面汤。

翻看公文,成为司马最烦燥的工作, “还是听人汇报舒服!”似乎自己越来越习惯听别人恭维,喜欢看到别人眼中流露出的崇敬。司马突然对这种不良的苗头警惕起来, “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来到这个时代八年了,用八年时间,将国家从崩溃边缘拯救出来,跻身准强国之列。至少国际观察员或是国民都认为,中国已经从完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过去中国出口主要是农业品和矿物原料,进口工业制成品,现在却在出口从棉布到工作母机数十万种工业制成品,进口农产品和矿物原料。

正因为这些功绩,现在鲜有人会对自己的安排提出反驳意见,甚至产生个人崇拜,认为司马永远不会犯错。 “……为确保未来数十年发展。国会应通过法案,同意总理出任共和国终身总理,建议总理兼任总统……”想到不久前报纸上的呼吁,和自己看到呼吁时的飘飘然然和洋洋自得, “不能再这么下去……”想到周树人在《西北时报》上发表的《警惕!共和国之祸不久矣!》评论员文章,司马心中警钟长鸣。

脑海中浮想起历史上那位因个人崇拜而使中国步入深渊的名人,汗水顺着司马的额头流下来,司马感觉正在滑向万丈深渊,一个由个人崇拜造成的陷阱。把一个人吹捧得象神仙,什么都懂,什么都了解,什么都能做,能代表所有人思考,绝对不会犯错误,结果呢?却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灭顶之灾。

“忠诚!””忠诚!”在西北市第三荣军院慰问时,拄着拐杖坐在轮椅上的伤残官兵和医生护士们狂热的呼喊声不时浮现在司马的脑海中,还有学校里的学生,军队在前线的胜利,不断刺激民族的神经,历经数十年屈辱后,他们非常享受胜利的喜悦,同时产生崇拜。

“真像一场梦……像个神话故事……中国迎来新生。12年努力一朝取胜,时至今日,中国革命方才真正开始,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由爱自由爱真理的人创造,决不是一班奴才创造的,但当奴才演变成狂热的信徒之后呢?”趴在办公桌上的胡适草草的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感受。烦躁不安的胡适走到窗前,校园的人行道上,身穿黑色制服,系武装带的青年学生,彼此行着象征祖国高于一切的敬礼,对于这种行礼方式胡适并不陌生,早年在美国留学时,美国人也用这种礼节取代握手。

“手指并拢向前升,高过头顶意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而右手伸直手掌朝下,含保卫祖国之意。身为青年近卫军一员,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时刻做好保卫祖国的准备,当右臂高过你头顶之时,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会浸入你的心菲!”曾被学生拉去体育场观看青年近卫军授衔仪式的胡适,想起学生对这种行礼方式的解释,这种行礼方式是西北中学学生在西北建省会议间发明的,青年近卫军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准军事组织,夸张的敬礼被狂热的青年崇尚。

“忠诚铸就强大,唯一的思想、唯一的信念,带来唯一的忠诚!” “这种忠诚或许正是你所期望的吧!”胡适朝办公室墻上悬挂的司马半身照片看去,照片中三十来岁的青年脸上永远带着憨厚的笑容。尽管政府从未要求悬挂总统总理照片,但在西北市,总理的半身相是必不可少的物件。蒋校长要求学校远离政治,但是学生和一部分教师却把他的照片带到校园的每一间办公室和教室。

挟着书本走进办公室的梅贶升一进门就看到老师盯着墻上总理照片沈思。 “先生,您还是不愿意办公室和教室悬挂总理照片?” “润升,你不觉得中国个人崇拜色彩太浓了吗?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呼吁让他成为终身总理,国内绝大多数社会名流学者竟然纷纷讚同,难道忘记了拿破仑不正是由首席执政变为终身执政,进而登基称帝的吗?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也许国会早已通过这个议案了。”胡适不无忧虑。

“先生,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应该理解国人对领袖和伟人的依赖心理,我们在皇帝威权国家生活了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没有皇帝,国民需要一个新的崇拜和敬仰的对象。哲学系很多德裔和美裔教授都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需要伟人的民族,同样需要政治伟人的引导。再说我相信总理,不会同意出任终身总理。”梅贶升用带浓浓湘音的腔调,劝说老师。

“润升,知不知道,权力就像毒品,绝大多数人品尝后,就会成瘾,有多少人愿意舍弃权力?共和十年,宪法中,没有规定总统任期,也没有规定总理任期,即便他不出任终身总理,但如果不断连任呢?”胡适摇摇头,终身总理只是一个名义,如果他选择不断连任,与终身总理又有什么区别?在中国,国务总理总揽一切权力,终身总理和皇帝别无二致。

“你看这份报纸……”胡适将报纸推到梅贶升面前,此类小报大都用词惊人,用耸人听闻吸引读者,增加销量,平时胡适从不理会充满小道新闻的杂报,不过胡适却特意买下这份报纸。看着报纸上的照片和内容,梅贶升先是一楞,然后大笑, “先生,总理之子为殉国英灵送行很正常啊!他随夫人一起去慰问殉国官兵家人,没什么特别之处啊!无非就是记者将镜头特意对准第一公子而已。”

“润升,你看这一句,三年来夫人累计向慈善基金捐善款过亿华元,夫人以长子之名成立遗族教育基金,以保遗族享有最优秀之教育。润升,战争胜利后他的声誉会达到顶峰,国民会越来越崇拜他,不过三岁的第一公子,上报纸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工厂、荣军院、眷村、现在又是遗族教育基金。”胡适摇头嘆息。作为中国首富,他有足够的钱供妻儿做慈善事业,而在慈善事业上投资,帮助国民的同时,又变成第一家庭的长期政治投资,回报或能绵延数代,非帝而皇并非空穴来风。

“先生,你的担忧或许可能,或许若干年后,报纸上向殉国英灵行礼的孩童真的可能成为总理,即便如此也是国民的选择不是吗?就像很多人支持总理做终身总理一样,因为相信,相信他可以带领国家走向富强,袁世凯前车之鉴,我想先生不会一意孤行。同时,我们都希望战争胜利,不是吗?”

梅贶升将话题转移到中日战争上,以避免和老师无谓争执。信仰自由的老师看法是片面的,只看到领袖崇拜和国家至上主义,忽视了总理执政后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改变,而改变正是国民期待的,自然会赢得民心和国民的崇拜。绝大多数国民,之所以希望总理成为终身总理,无非是盼望日子越过越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总理天知道会是什么样?刚刚过上舒心日子的国民,当然不愿意冒风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