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7章 最后通牒?

第17章 最后通牒?(1 / 2)

“绝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放下文件,一个念头蓦然出现在司马脑海中。随着二四计划的展开,国家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每个月国内工业和建设都需要百万吨钢铁。全世界钢铁产业在欧战后进入严冬期,各国钢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国际市场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中国钢铁产量却异军突起,以每月10%的速度高速增涨,达到前所未有的1500万吨,这一数字足够让中国跻身强国之列。

“钢铁即是国家!”司马曾这样形容钢铁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无论是西北时代或是一四计划之中,发展钢铁产业一直是重中之重,在十年积累之后,已经初显成效。尽管这一数字距离司马心中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铁矿石!竟有三家钢铁企业铁矿石告急。”农商部的报告让司马啼笑皆非,即便是在后世,因为中国钢铁生产基数低,对铁矿石进口的需求有限,再加上中国有自己的铁矿石基地,只不过大多都是不能廉价开采的非高品质矿石,但却从未出现过铁矿石不足的情况,后世中国的钢铁产量可达上亿吨。和后世一样共和中国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建立在铁矿石产地附近,钢铁厂与铁矿甚至煤矿共同组成企业联合体。

钢铁企业的设备大都相同,广泛使用共和八年研制的2000立方高炉以及500立方平炉炼钢,甚至随着新型制氧技术的投入使用,能够生产可供工业使用的廉价氧气,西北钢铁实业联合体在十二年年底开始试用气顶吹转炉炼钢,新技术还会进一步推广至国内其它企业。但矿产开采技术却仍很落后,目前国内只有龙烟、包头、马鞍山三处铁矿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开采,而鞍山、大冶等铁矿的规模化开采不过正在发展中。

鞍山钢铁企业联合体以及汉冶萍公司,一四计划是按200万吨产量规划投资,二四计划系按五百万与四百万吨规划投资。在钢铁产业的规划中,国务院和专家们犯了一个大错误,始终把眼睛盯在钢铁产量上,忽视了矿山建设,矿石产量落后于钢铁企业的生产需求,导致铁矿石告急。

“鞍山800万吨、大冶800万吨。如果按照这个规划,不出四十年,鞍山、大冶的铁矿就会采完,铁矿开采完了怎么办?”司马反问农商总长穆藕初。国内西北、大冶、江南大钢铁企业都纷纷上马矿山扩建工程,大冶更是从西北公司下属专业矿山机械集团定购了五百万元的矿山机械设备。司马的问题让穆藕初一楞,原本上呈报告是希望总理註意调整二四计划中的企业配套工程,但总理的问题也太危言耸听了吧!

“总理?铁矿会开采完吗?”穆藕初的疑惑让司马颇感无奈,这个时代的国人很难意识到矿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后世中国曾以为自己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为了出口矿物换取外汇,几年肆意掠夺性开采,导致二十世纪后,国内矿山资源枯竭、后备资源匿乏。与此同时,全世界范围内资源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世界矿产资源的垄断,更令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进口资源一日贵过一日,国内企业不得不接受勒索性条款及价格进口矿物。最为可笑的是,即便资源危机迫在眉睫,为了利益国内矿山继续掠夺性开采。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钨矿,21世纪中国的钨资源却严重不足。后世中国的掠夺性开采从未停止,亦未出臺任何矿物保护法案。

后世滥采矿产资源带来的惨痛教训,让司马特别重视矿产保护,对西伯利亚的秋明油田以及中亚油田不进行任何勘探、开发,地下石油是留给中国的战略储备。如果中国真的变成如同美国一样的 “轮子上的国家”,未来对石油的需求无疑是天文数字,甚至远远超过美国,石油将变得异常珍贵。只有拥有丰厚的石油资源储备,中国才可高枕无忧。毕竟中亚、西伯利亚、南海的石油,可以满足中国一百年的需求。

但当自己两只眼睛都盯在石油问题上时,却忽视了另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金属以及其它矿产资源的保护,如果不是穆藕初的报告,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幸好弥补为时不晚。

“当然会,不要以为我们真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实际上中国是个贫矿国,矿产资源终归有限,要不然我也不会下总理令限采石油。按照地质部门的勘探数据,我国铁矿资源现探明九十亿吨,可开采量不过三十五亿吨。按照现行开采速度,开采期只有一百年左右。

如果按照远景规划至共和三十年,钢铁年产量达到八千万吨至一万万吨之间,现有铁矿只够开采20年。到那时铁矿石就是稀罕之物了,把扩产计划砍掉,规模化开采可以,可以提高产能做为技术储备,但一定要限采。农商部要制定的一个远景规划,每一个矿山年产量只能少,不能多,矿山建设时,产能与产量比最好为10:3左右。”

总理的危言耸听让穆藕初颇感无奈,总理总是杞人忧天,就像苛刻的环保法,为了所谓的青山绿水,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激增,现在又不同意矿石增产。

“总理,规划产量可能导致企业方面的不满,总不成不炼钢了吧?”司马犹豫不决,由农商部出面规划产量,的确会令企业产生不满,政府的作用是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介入企业生产。 “不能再拖了,该出臺资源保护法了。”解决的办法只有用法律来保护国内矿产资源。限采铁矿会令国家钢铁产量受到损失,用进口资源替代本土资源是最佳解决途径,毕竟现在各国并没有资源保护法律。

“过去钢厂一般建立在铁矿石产地附近,是出于节约运输成本的考虑,但是现在船舶越来越多,运输费用也很低,依靠进口原材料成本并不高。可以考虑从国外进口,海运铁矿石嘛!”听到总理的建议,穆藕初在脑中计算数据,加以分析。

“海运铁矿石,价格上没问题。自由轮全速航行时每天也只消耗十吨煤,最好的南威尔士无烟煤也不过十八先令一吨,国内大同煤才十六先令,一船可以装一万吨矿石,再加上其后的火车运输。每吨追加运输成本非常有限。但是总理,我们从那里进口铁矿石?”海运铁矿石运费没有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从什么地方进口。穆藕初记忆中没有什么国家或地区一年出口数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铁矿石。

“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那地方的铁矿不是很丰富吗?而且还都是富矿,距离中国也很近”。司马上中学地理时,就知道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不过对于穆籍初如同笔记本一般的大脑,司马佩服至极,自己不经意地提到矿产运输,穆藕初就能把商船燃烧消耗和燃料费计算出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