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79章 怜悯

第79章 怜悯(1 / 2)

一九三一年七月十六日,两年前这一天赢得大西洋 “蓝飘带奖”的德国 “不莱梅号”邮轮停泊在中国上海外滩码头,这是 “不莱梅号”在中国的处女航,因此特意选择了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从邮轮上远眺,林林总总的外国银行和各国办事处的花岗石大厦耸立在浑浊的黄浦江边,游艇和帆船在江面上穿梭往来,满载货物的远洋轮徐徐从黄浦江驶向海洋。停靠在泊位上的外国巡洋舰上飘着各种旗子,色彩缤纷。银行经理、洋行大班的轿车在滨江大道上驶过,厚厚的轿车玻璃在阳光折射下熠熠闪光。

浦东一座座带东方风格的摩天大楼直插云端,尽管中国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但却并不妨碍中国的大公司、财团争先恐后的建筑摩天大楼,或是为了炫耀财富或是为了表明地位,总之,经济危机并不能阻挡摩天楼的竞赛,甚至中国政府还鼓励基建行为,因为竞赛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便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东方巴黎、冒险家乐园。

不莱梅号在引水员引导下靠港停泊,大批欧洲旅客涌出船舱。一位举止文雅、神态庄重、身材高大的欧洲人随人流走下舷梯。他有一双灰蓝色的眼睛,高而宽的前额,浓密而蓬松的深栗色头发和尖瘦的下巴,显得果敢刚毅。最引人註目的是他那两道微微上翘的宽眉,颇似中国传统版画里描绘的古代武士。

在海关检查口,他出示的护照上写着:亚历山大.约翰逊,德国《法兰克福报》记者。海关通道官员抬头瞅瞅德国记者, “第一次来中国吗?” “是的!”亚历山大面带微笑的点头,中国官员流利的德语出乎佐尔格意料。中国有数百万德国移民,德语、俄语、英语在中国是最普及的外语。海关官员拿起印章在护照上盖了个印, “欢迎你来到中国!”

他的真名叫理查德.佐尔格,德国社会学博士,苏俄红军总参情报部四局远东情报员,以第三国际情报局远东区情报员的身份活动。提着行李走出码头,佐尔格打量这座陌生的东方城市,曾经的半殖民地城市。过去或现在都聚集着形形色色的外国人,白俄流亡贵族、德国技术移民、美国投机者、英国交易所经纪人,还有法国商业冒险家和金融顾问。

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鱼龙混杂,各国间谍都在这里公开或半公开的收集情报。和中国的行政首都一样,上海是一座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生活着数百万工人,而与西北不同的是,上海工人并没有西北工人严格的纪律观念。西北是一座准军事化军营,上海却是带浓浓资本主义自由色彩的城市,正因如此,被各国情报机关喜爱,这里显然比西北安全。

尽管如此,身负重任的佐尔格仍然保持高度的警惕,中国情报机构在规模和工作效率上出类拔萃、分工明细。中国规模最大的情报机构中央调查局负责海外情报工作;中央警署则直接受命司法部,负责中国国内的安全和反间谍工作。

最近几年国会一直尝试削减中央调查局的权力,而且成绩斐然。中央调查局是各国情报机构的心腹大患亦是中国政客的眼中刺,这或许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短视,竟然剥夺了中央调查局的国内逮捕权,使其不能在国内展开反间谍行动。佐尔格不禁惋惜,短视的政客帮助了自己和各国同行。

佐尔格正在左顾右盼,接连几声剎车声,几辆出租车停在佐尔格面前,司机热情的招呼着 “洋人”, “先生,去什么地方?坐我这车便宜,保证不绕圈子。”生意难做,各行各业都在抢生意,出租车亦不例外。 “请去……”上车后,佐尔格想说出地址,可话到嘴边变得结巴了,汉语实在有点难。 “介个……去介地黄……”佐尔格直接把纸条递给司机。

这时广播中的一条新闻引起佐尔格的註意:覆兴党主席司马华之先生在覆兴党九次全国党代会结束后,前往南京巡回演讲……”尽管广播中内容没全部听明白,但几个关键字眼佐尔格听得很清楚。 “呵呵!先生总算覆出了,苦日子熬到头了……”出租车司机和大多数人一样,两周前听到先生覆出的消息后,心头一松。只要先生站出来,中国经济就有希望,暂时的苦难总会结束,好日子很快就会来。

数天前,覆兴党第九次党代会结束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宣布覆兴党候选人司马华之将在全国展开竞选演讲,而第一站选择在南京。政党总理候选人展开全国巡回演讲,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无数人涌向南京,不仅宾馆、旅店满员,甚至就连公园、体育场都扎满帐蓬,被经济危机弄得心神俱疲的国民,希望听到有力的承诺和光明的前景。

宽敞的机舱内,秘书们和竞选助理彼此轻声交谈,大家都兴高采烈,对选举充满希望。机舱中后部宽只有1.5米,长不过三米的隔舱内,司马依然在苦苦思索。这是退出政坛四年后,第一次置身其中,而且承载着五亿国民的希望。 “敬恒,把演讲稿给我。”司马心烦意乱。听到先生的吩咐,徐敬之连忙从文件夹中取出演讲稿递过去。

“云姐,你怎么这么高兴?”夏淑萱对副组长的异常兴奋很诧异。难道云姐也是因为先生覆出吗?大家都很高兴啊! “呵呵,全国哎!先生全国巡回演讲,他去演讲的时候,咱们可就轻闲了,可以随先生一起到处转转,能不高兴嘛!”安紫云兴高采烈。在私人专机里工作相对轻松,更何况是在先生的专机中。但相比其它机组,在私人专机里工作却失去了到处游玩的机会,而这一次,飞机将飞遍全国,怎么可能不高兴。

相比航空公司其它乘务组,在先生专机内工作不必担心失业,飞机所有的费用都是由先生个人支出。经济危机发生后,大家就接到不裁员的通知,没有失业的担忧让安紫云可以放心享受生活。夏淑萱大汗,没想到她为这高兴。

“咦!灯亮了,小萱,要不你去吧!我还要……”安紫云从身后拿出一本 “旅游指南”,还有半个小时飞机就到南京了,必须抓紧时间研究南京有什么好玩、好吃的。先生穿梭演讲,自己穿梭旅行。

夏淑萱从隔断门窗户中见先生全神贯註的审阅文件,深吸一口气,推开隔间房门。上一次看到先生还是从伊尔库茨克回来的时候。夏淑萱紧张的弯下身子礼貌地问: “先生,请问您喝点什么?”弯下腰时,夏淑萱註意到先生头上的白发比五十多岁的人还要多,夏淑萱莫名的感觉心痛,甚至可以想象他心中的疲惫。 “人们都说他能拯救一切,可谁在乎他的付出……”突然间夏淑萱对这个被神化的中年人心生同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