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华盛顿邮报》记者维克.威尔斯怀端这个问题来到中国,来到太平洋彼岸。这个拒绝进行《华盛顿条约》续约谈判的国家。 “从我进入中国第一天起,我的感受是除了《时代》杂志,这个有明显亲华立场的杂志中所宣传的 “自由、平等、博爱而充满正义”的中国外,除去快速增长的工业生产力外,感受到被人们忽视的另一面,在这里,我想我应该与美国读者分享。
退役陆军少校贾谊楚是上海第三十二国民中学军训课主任教官,他站在一间专门用来上军训课的教室内,教室一角有一排枪柜,只有十四、五岁的男学生取枪时,井然有序,显然经常训练,并经过计算与安排,有条不紊,学生们保养步枪时动作迅速而准确,对武器性能了如指掌。
此时,贾谊楚教官转身对我说:我的工作是训练年青人,保持警惕。我告诉他们,除非有一天大家都同意放下武器,但愿吧!希望有这么一天,不然我们就需要警惕。
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军队呢?按照中国总理设想,是一支拥有强大海军、强大空军与精锐陆军所组成的武装力量。精锐陆军,了解中国军队的国家,都会知道这个词语,过去十五年,中国一直致力构建一支装备精锐、训练有素、规模有限的陆军部队。
相比危险的邻居,中国陆军规模较小,包括国民警卫队在内,只有九十一万陆军。本土驻守不足四十万陆军,在俄罗斯帝国、突厥斯坦、朝鲜及兰芳,驻扎五十余万陆军,如此庞大的国家依靠什么来保卫?显然中国另辟蹊径解决了问题。中国依靠全民军事储备构建起庞大的潜在军事力量。国防军官兵配发的武器,会成为终生武器,即使退役亦无需上交,可以将枪支携带回家。
中国与美国一样,以宪法的形式保障公民持枪权,但限制持有自动武器。与此同时,却有数十万枝自动步枪分散在中国人的地下室、衣橱中,武器属于退役军人,他们合法拥有自动武器,武器本身就是军方配发,保管于专用铁箱内,箱上有铅封,要不定期接受地方警察的检查,以确保不被滥用。
当动员令发布后,他们便会穿上军装,携带武器在最近的集结点待命,集结成后备军。由退役军人构成的后备军只是中国庞大民间军事储备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还有数量庞大的地方民兵组织,作为军方的后备力量,当然一言难尽,在这里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中国的全民国防教育。
中国每一所中学都有和贾谊楚先生的军训教室相同的教室,学生在此上军事与民防课程,这属于必修课。教室里有一张海报,写着:致胜之道,唯有战斗,另一张海报显示,如何从受创的坦克逃生口抬出负伤的士兵。以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尺度衡量,中国是个高度军事化的国家,虽然贾谊楚教官不以为然,用他的话说,中国不想打仗,但痛苦的经历使它不得不时时备战。
欧战爆发后,落后而愚昧的中国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头等强国。商店、公交车站、地铁站、轨道车站都贴有告示,提醒顾客,退伍军人可以插队,荣誉老兵常在公园内相聚,便衣上佩戴军功章,老兵在这个国家享有优先权。
另一个方面培育未来军人的军训教育非常普及,男女儿童从六岁就是成为 “中国童子军”成员,训练和游戏包括简单搜索行动、爱国思想则透过战争英雄的英勇故事和国防军开放日与现役军人或退役军人的会谈灌输。十二至十八岁时军事练科目日趋正规,要学习看地图、投掷手榴弹及步枪保养等军事技术能,夏令营活动的高潮是模似军事演习。
此外,男生要学习列队操练,简单的战术和射击,贾谊楚说:我们在此只教授基本知识,以便节省时间。而女学生则接受民防与急救课程,以备战时或重大灾难时充当护理人员。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的多次地震中,女学生证明了学习的价值,并有数百名女中学生、大学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因救治难民,获得中国公民最高勋章 “公民荣誉勋章”。
年青人更喜欢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中华航空俱乐部,这是一个成立于一九一六年的民间航空组织,为中国培养了千百万计的飞行员,为空军输送了数万名飞行员。
男性十五岁第一次接受国家体验,健康有问题的人必须接受治疗,以期到达兵役年龄时适于当兵。根据中国宪法,体格健全的男性公民要服兵役两至四年,退伍后成为后备军人,每年定期接受两次入营集训。集训期间要进行体能测试以及战术测试,必须合格才可以回家,而对其中成绩好的,军方的奖励办法非常简单而有效:发钱。
一九三九年,所有出生于一九二一年的男性公民都会接到召集令,进入地方国民警卫队军营接受训练。但这些人不会全部入伍,大学通知书会让他们加入另外一个体系 “预备军官团”。绝大多数年青人在三个星期集训中,因无法达到军方要求而不会接到征召令,高淘汰率是中国征兵的特点,但年青人仍然向往军旅生活。
中国纪念远征军与对日战争的书籍与影片,以及纪念铜像,数不胜数,渗透到生活各个角落,在中国青年心中烙下印迹。我曾对近千名接到召集令的年青人进行调查,92%都渴望通过测试,顺利接到征召令,成为国防军的一员。 “保卫祖国是公民义务、公民价值的最高体现,当然还是少年的梦想。但最重要的是,只有最优秀的男人,才有资格加入军队,国防军只要最好的”每个受访者都如此回答我的提问。
千里挑一的淘汰,令中国人相信,只有最优秀的男人才有资格成为军人。亦因如此,服役一方面是本分,另一方面是人生价值的实现,而且军人退役后,可以获得军人教育援助,由国家支付大学学费。人生本份、少时梦想、价值体现、实际回报,接到征召令会非常受人羡慕,在中国,子女接到征召令,家人会像庆祝婚礼一般摆宴席以示庆祝。
当接受征召令的新兵在训练营中经过二十周训练后,最优秀的新兵会进入训练学校,像西北市附近的成功岭士官学校,那里每个月造就六百名优秀士官。在士官学校,主要学习指挥战术以及最新锐武器应用。其它新兵则直接编入野战部队,接受为期四周的专业训练,随后成为国防军的一员。
在中国军事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和谐音符。因新闻自由,报界多年来多次暴露军队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兵欺负新兵的问题。尽管民众和议员对此深恶痛绝,但军队却视而不见,在制止恶劣事件的同时,却讚同 “军事体罚”。很多高级将领亦深有体会,在他们看来,体罚是军方的传统,可以接受,是一种军人之间的娱乐方式。
我采访的军官曾以梯次操举例,梯次操就是依照入伍梯次给予的处罚或操练。我是二十七梯次,你是二十八梯次的新兵,犯错时,依照梯次处罚我做伏地挺身一百下,二十八梯次学弟要做一百三十下,向下追加,依此类推。反之亦然,二十八梯新兵做五十下,二十七梯要做一百下,向上追加依此类推,因为老兵没管教好新兵要多罚些。在军官看来,梯次操,是公平、公正军人生活的体现。
但就我采访一位退伍兵看来,军中体罚远不止这些,几乎每一名国防军人,都曾吃过棉被操、大风吹、灌唱片、打草惊蛇、人造卫星、文武双全、游龙地虎、挂香肠、精诚团结、大地震之类 “国防军十道菜”。
十道菜是十种轻重不同的体罚方式,据说是总理发明的 “文明体罚”。至于军官们所谓的公平、公正的梯次操,是表面惩罚,私下里,新兵回舍后就会享受十道菜大餐。尽管有许多负面报道,但国防军仍然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国民楷模,国防军仍然是年青人向往之地,体罚并未影响军队的团结。军人早就习惯了 “文明体罚”。
普通新兵每月只有二十元不等的薪金,勉强糊口。但士官和军官们的收入,在中国令人羡慕,薪金比外界普遍高出30%,即便一名下士,收入也超过一般工人,而且军方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医疗保险、免费、设施良好的眷村住房。在国防军中军官、士官,服役十年后除一笔不菲的退役金外,每月还可获得相当于薪金30%的退役金,服役十五年50%、服役二十年70%、服役二十五年为9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