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19章 东西方

第119章 东西方(2 / 2)

“众所周知,除去中俄,在国与国关系上,老板奉行利益至上,老板在考虑问题时,首先考虑利益,概莫能外。老板在欧洲战争上态度暧昧,是为了利益,想和一战一样,走钢丝绳。在局势明朗后,再加入战争,但是……”

罗臣伯喝了一口茶, “一战期间,老板和德国秘密合作,最近在英美被炒得满天飞,上次战争中国和德国签定了秘约,向德国提供大量战争物资,直接导致战争延长,美国人愤愤不平,欧战美国死了46万名士兵,中国要为其中36万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中立,被英美视为危险信号。中国明显的亲德倾向。国会中有四名德裔议员,至少三成议员亲德,国会通过自由贸易法案,不只是德国归还文物,最重要的是中国一直想帮助德国,只是苦于老板的态度,这次cg-1的胜利,是民意的胜利。”

孙广礼接过罗臣伯的话, “从兰芳危机起,路权赎买、香港问题等等,十几年外交,基本上围绕中国和英美法的利益冲突。国民对英美法的固执感到厌烦。后来的贸易争端、资源争端、市场争端。中国在殖民地的矿场,被课以重税;向殖民地出口商品,需要支付附加税,很多中国人是听着中美、中英争端长大的。民间普遍亲德,反感英美。英美也对中国极不信任,总理上次战争时和德国人的秘密合作,令英美感到恐惧。”

“美国报纸经常提到,等美国卷入欧战,中国准备背后动刀向美国人下手。外交部感到非常棘手,一方面总理不希望同德国结盟,在美英问题上犹豫不决,另一方面,国内却有舆论诉求。美英两国对中德接触敏感到极点,对华态度日益强硬。”外交官孙云勤,提到中美关系时,颇感无奈。

外交部是国务院部门中工作最艰难的部门,外交部次长孙云勤是外交部的 “鹰派”,可即便如此,在国人看来他仍然是 “半个卖国贼”。国内舆论看待外交是非往往简单化,对外妥协就是汉奸,就是卖国贼。在顾总长这个 “一号卖国贼”领导下,外交部被称为 “卖国衙门”,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与劣清总理衙门有一拼。

“战争爆发时,英国试图用定单拉拢中国,但英国没钱了,亲德派不批准对英贷款,各大财团中高层德裔国民同样反对向英贷款。归还文物的举动,让亲德派借机通过自由贸易保护案。cg船队在亲德派和实业界推动下成形,德国人能拿出黄金购买中国商品,结果cg1激怒英国。一纸空文的《中德友好条约》让美国异常敏感,不断施压,目的是迫使中国及早站队。”

“为什么不向英美让步呢?” “让步?谁敢说让步,谁就是第二个陆子次。曼谷事件后,外交部曾试图缓和中美关系,结果当天,就收到邮件炸弹。而且,总理走钢丝的前车可鉴让英美对中国极为警惕。上次中国一边对德宣战,一边向德国出口大量军用物资。”所有人脸上表情覆杂,总理在一战中违反国际道义,却使中国利益最大化。但也导致现在英美对中国极度不信任,关系亦急剧恶化。

“这些年中国外交政策核心是投机。对日作战,利用列强对日本的警惕;兰芳危机,利用英美法战后的虚弱。对日和解,同样是投机。现在,我们还在赌,赌美英不敢逼人太甚。但这次不同,前面,英美本身没有任何危险,而现在,英国已经危在旦夕了。”

罗伯臣端起咖啡,轻抿了一口, “假如没有美国支持,英国不可能阻挡德国入侵。现在美国形成共识,假如德国击败英国,德国就会整合欧洲力量进攻美国。美国最担心是,中国会在太平洋向美国宣战。英美都需要中国实质性参战,派出国防军到英国作战。总之,中国必须向德国宣战。” “该死的列强!”有人恨恨的骂道。

“但总理不可能接受英美的要求,这不符合中国利益,局势未明朗前,过早卷入战争很不明智。不过中国不介意对苏俄宣战,无论出于国家安全,或是为了咱们的彼得少爷,都是值得的。”罗臣伯的幽默引得众人会意一笑。几十年来,中俄形成 “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国与俄罗斯,历史上尽管也有不快,却不妨碍国人对俄国充满好感,尤其对彼得皇储。国内一些小姐甚至在彼得皇储结婚时,以绝食表达不满。

“但是中国的亲德倾向,反英美情绪,却让美国深信,中国在等待德国击败英国,最可怕的敌不是当面拿刀的敌人,而是随时可能从背后致命一击的敌人。” “你的意思是,美国警告是试探我们的底线?”

“是的,美英会用强硬的、甚至令中国无法接受的方式,逼出中国选择。假如,中国倒向美英,自然皆大欢喜。反之,英美至少不必再担心一个暗藏的敌人,提前暴露的敌人,反而更好对付。” “但为什么英美不考虑把亚洲交给中国呢?如果那样,我第一个讚同向德国开战。”穆家祥插话。

罗臣伯瞪了一眼异想天开的穆家祥, “如中美开战,中国会拿突厥斯坦或俄罗斯换取苏俄向美国开战吗?指不定苏俄一边接收,一边倒打一耙。更何况亚洲是支撑英国继续战争的仓库。丘吉尔拿了罗斯福几十亿美元物资,结果连几个小岛都斤斤计较,怎么可能把缅甸、马来亚、新加坡奉送呢?英法曾把捷克、奥地利、波兰出卖给德国,换回什么?英美不可能再用绥靖政策 “资敌”。中国想要的东西,会自己动手拿,就像法属中南”。

“法属中南,又是一次胜利啊!”孙云勤嘲讽道。孙云勤清楚,国会 “帮助法属中南各民族赢得民族解放”的决定,等于给紧张的中美关系火上浇油。海军租借金兰湾的要求被法国人拒绝,让国民和国会部分议员愤愤不平,于是这个不知死活的软柿子便在劫难逃。

在几十名议员提案要求下,国会举行 “法属中南人权听证证”,流亡中国的越南独立份子,进行声情并茂的控诉,顺理成章,国会就 “中国是否应保障法属中南人民人权”进行投票,仅一天时间提案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 “55%讚同率,说明国会还是保持了冷静的头脑”罗臣伯拍拍孙云勤的肩膀,提醒道。 “冷静?”孙云勤心中鄙视。

直到现在才真正理解陆次长辞职时的警言。 “勤敏,中国惨痛的历史让人民对列强深恶痛绝。为重铸国家精神,总有意向国民灌输极端受害思想,使国民面对英美法等列强国家时,总会假设其居心叵测,限制外交谈判的灵活性。但国民可以狂热,外交官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尽可能斡旋协调外交关系。”

陆次长心知肚明,民族主义是把谁也无法驾驭的双刃剑,它会裹胁国家与人民义无反顾冲向悬崖绝壁。现在的中国就是如此,当人们陷入狂热时,连总理都无法左右,更何况普通外交官。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