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21章 威胁

第121章 威胁(2 / 2)

“总统阁下,德国横扫欧洲,英国已山穷水尽,但仍在坚持,英国一定能赢得胜利,伦敦空战胜利粉碎了希特勒占领英国的企图。两个月前日本、意大利、德国缔结条约,中国明显倒向德国,用商船源源不断为德国运送军用物资。”会晤刚开始,丘吉尔就强调:威胁世界和平的不仅是德国、意大利、苏俄、日本,还有中国。

罗斯福静静倾听丘吉尔的演说,心中思考未来的合作计划,丘吉尔的分析不无道理,中国正试图改变世界,侵略野心昭然若揭。“奥地利、捷克说明绥靖政策只能导致德国侵略野心的膨胀,同时在泰国问题上的沈默导致中国得寸进尺的占据印度支那,明天可能是马来亚、缅甸,当然还有菲律宾。”丘吉尔小心翼翼的提醒罗斯福。

“我们一直密切关註中国在东南亚的扩张,目前,中国已经完成对印度支那的军事占领,在人权借口下,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中国军队对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野心勃勃,对美英的警告视若无睹。”丘吉尔健壮、红润、活跃、喋喋不休,他清楚,离开美国支持,英国无法独立支撑战争。

八年前罗斯福出任总统实施新政,七年来未能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美国勒紧裤腰苦苦支撑,长时间汲水型财政政策,导致庞大的财政赤字,救星只有战争。英国军需定单是挽救美国经济,缓解赤字压力的良药。但英国快没钱了,英国新任驻美大使曾惊呼:“英国破产了!”丘吉尔同样提到,英国没钱支付武器费用。

罗斯福竭尽全力说服国会通过租借法案,从那时起,美国就已身陷其中。表面上,美国战争机器急速运转,结束了大萧条以来的不景气,使工业迅速恢覆。但根据租借法案向英国提供的武器、食物、船舶、机械是美国政府出资购买,赤字雪球越滚越大,会像汲水型财政政策一样拖垮美国经济。

美国不能再以旁观者身份冷眼旁观,租借法案让工厂恢覆元气,但赤字雪球越变越大,除非美国参战,发行战时债券,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战时的军需供应,可充分吸收美国过剩的生产力,大量美军出征,又可以安置更多闲置劳动力。总之,参战是挽救美国的良药。

一年前,罗斯福就下定参战决心,但国内盛行的孤立主义是最大的阻碍。租借法案足足争论了两个月才通过,租借法案标志美国孤立主义的终结。中国的态度让美国如芒刺在背。一战中,中国不顾国际信义秘密向德国出口物资,这一次,亲德倾向更加明显,而且在亚洲表现的咄咄逼人。

“要么让中国彻底站在我们一方,要么面对一个阳光下的敌人。”“我们最好拟定联合宣言,确定自由国家的原则,明确指导政策,你觉得呢?温斯顿。”罗斯福脸上露出标志性的笑容。“当然,我愿意遵从这项极为有益的建议。”

第二天清晨。8月10日礼拜日,罗斯福总统乘坐快艇来到“威尔士亲王号”,丘吉尔首相站在甲板上恭候,罗斯福自己攀登舷梯,面容镇定坚毅,仿佛将恶龙踩在脚下的圣乔治。清晨阳光沐浴下的威尔士亲王号甲板上,正在举行礼拜。拥挤的后甲板上,挂美英两国国旗,美国和英国牧师共同祈祷。

“海上遇险记”和“基督徒进军歌”先后在“威尔士亲王号”上响起,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选择的讚美诗,当两国官员和军人齐声高唱十字军东征战歌《前进,基督教的战士们》时,丘吉尔相信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声音完全融合在一起,每一个字都触动人心。

“总统先生,这是我昨夜拟定的宣言大纲。”丘吉尔将连夜起草的英美宣言大纲递给罗斯福,随同人员向罗斯福的幕僚分发了副本。双方对宣言进行详细讨论,分歧当然不可避免。

“关于第四点的不加歧视这几个词,可能用作非难渥太华协定的依据,所以我很难接受,宣言文本,一定会提交本国政府,如果维持现在措辞,自治领政府很难接受。”“这是问题的核心,并且,这一节正体现了美国力求实现的理想。”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提醒丘吉尔,这是美国需要的。

“我不得不指出,过去80年英国面对不断增长的美国关税坚持自由贸易原则,我们曾允许一切殖民地输入外国商品,甚至英国本土也对全世界商业开放,但回报就是美国日益严格的保护政策。”对丘吉尔的抱怨,韦尔斯面不改色,只是再次提醒丘吉尔,宣言需要国会批准,换句话说,宣言应该优先考虑美国利益,这是美国接受宣言的前提。

“英国想要获得胜利,就必须依赖美国。”看到丘吉尔据理力争,罗斯福想起白宫军事参谋人员的分析报告,美国不参战,英国永远也别想赢得战争。即便美国同样需要战争,美国也必须尽可能多的争取回报,而不能像上次战争,美国付出巨大,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的能够插入“适当顾及两国现有义务的条件下”,删除“不加歧视”并以“贸易”代替“市场”,我可以把宣言文本提交英王陛下,相信会获得议会批准,你觉得呢?总统先生。”见韦尔斯固执己见。丘吉尔圆熟的把皮球踢给罗斯福,正像威尔基所说同,罗斯福是伪善的杂种,他比自己更渴望美国卷入战争,否则不会毫不犹豫的同意自己的建议,伪善的杂种,总试图压榨完大英帝国的最后一滴血。

见无法获得更多的东西,罗斯福打破沈默,点点头,“当然,韦尔斯,我想这一点我们可以接受。”

“关于第七点的概念,虽然我本人倾向于接受宣言文本,但英国舆论将为宣言中没有提到建立国际组织维持战后和平而感到失望。应该在第二句加上:建立更广泛、更持久的普遍安全制度。你觉得的呢?总统先生。”相比于职业幕僚,丘吉尔觉得罗斯福更容易说动,自己曾用一封信说服罗斯福向英国提供援助。

“当然,我们同意。”几个小时后,罗斯福离去时,一位美国官员例行公事的感谢丘吉尔,丘吉尔看着罗斯福的快艇远去,“这是大家的荣幸,我们今天都见到一位伟人。”丘吉尔无论对罗斯福如何奉承都不过份,毕竟英国需要美国支持。英国最需要美国参战。至于中国,制裁会迫使中国作出表态,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是最大的灾难。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