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22章 不愿

第122章 不愿(2 / 2)

“总统阁下,我代表我国政府接受贵国的声明,其实用最后通牒更为合适。”赫尔宣读完毕后,吴哲明强压怒火,接受最后通牒,同时扫视着罗斯福和赫尔,“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吴哲明心情沈重,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当然,你们知道,这就是你们处心积虑要达到的目的,这意味着战争,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对于贵国的最后通牒,我不得不表示万分的遗憾,我曾经曾对这个国家充满好感,相信我的同胞亦是如此,但现在,我看到一个被独裁者一步步拉入战争深渊的国家。相信我,我们不害怕战争,战争一定会摧毁这个美丽的国家。”

“号外,美英缔结条约。”“号外,英美两大列强剑锋直指中国。”“美国向我驻美大使递交严厉照会,称:中国在亚洲、太平洋区域的侵略行为,将造成局势动荡,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对抗措施,即使引发美中战争,也在所不惜”“英美同天照会我国大使,鉴于中国拒绝从法属中南撤军,两国将冻结中国在美英财产,宣布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

8月18日,中国所有广播、报纸同时报道美英对中国提出的“最后通牒”。整个中国被彻底震惊,贸易禁运以及澳大利亚、印度中资矿山被没收、港口船舶被扣留,中国的股市中冶金类、石油类股票全面下挫,中国工业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尽管三大钢铁企业储备1865万吨铁矿石,但考虑到禁运的影响,西钢铁决定下调15%的钢铁生产能力。汉冶萍为22%、华钢联为25%。五大石油公司向国务院提交紧急报告,五大石油公司石油储备只有1486万吨,以国内石油产能,只能保证16个月能源供应。

能源委员会希望政府通过油料限制,缓解燃料压力,同时批准松辽、克拉玛依、突厥斯坦油田扩产,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资源委员会建议开放矿产资源开发禁令,准许矿物企业按设计产量扩大生产。”总理办公室内穆藕初介绍面临的困难。

美国的最后通牒,没有令内阁暴跳如雷,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应对贸易禁运。司马挥手打断穆藕初的报告,一切在预料之中,“按计利进行,储备物资可以满足半年需求,半年后国内供应即可基本满足需求。”

自从收到纪尧姆的警告,国务院就开始制定应对贸易禁运的计划,尽可能加大原料进口、扩充企业与国家矿物储备。同时,扩建国内矿厂,根据计算,半年至十六个月后,国内、俄罗斯、朝鲜、突厥斯坦的工业原料供应既可基本满足工业需求。中国工业原料并不全部依赖进口。

“总理,根据财政部统计,美国于昨日冻结我国政府及企业在美资产17.35亿华元,英联邦冻结我国政府及企业资产48.165亿华元,目前还未涉及马来亚、缅甸及侨资,但英美下一步将会冻结、管制侨资,初步估计可能多达200亿华元。”提到冻结资产,宋子文看了一眼总理。英国和英联邦冻结企业资产中80%涉及中国企业投资的矿厂,而矿山企业,大都是总理名下或有总理股份参与,总理损失之惨重前无古人。

“我们可冻结的英美资产有多少?”对于自己的损失司马没有考虑太多,毕竟以后可以索回,除非中国战败。中国能冻结多少美英资产至关重要。“两国相加78.35亿美元,表面上我们没吃亏,但实际上,我们宁可拿回矿山。”宋子文颇为可惜,钱再多、企业再多,但资源却不可替代。中国是众所周知的资源匿乏国。现在为了应急,不得不爷吃孙粮。

中国和美英关系急剧恶化出乎宋子文意料,尽管并不突然,但最终可能导致走向战争的局面,却让宋子文无法接受。从未曾想,美国会千方百计逼迫中国卷入战争。“今天他们吃下去多少,早晚有一天都得给我们吐出来”。沈鸿烈愤愤不平。吐出来?司马表情凝重,在会议室内来回转圈。

美国给予中国的并不是历史上日本得到的相对“温柔”的警告,而是从警告到制裁的全方位通牒,正像历史上日本的遭遇,罗斯福在逼迫中国向美国宣战。他知道仅为资源,中国不一定会冒险,但他选择用前所未有,措词严厉的最后通牒刺激中国,来达到目的。中国向美国宣战,为了利益日本必然紧随其后,美国就有向德国宣战的借口。

“少川,外交部即刻同美国会晤。告诉他们,我们愿意同美国举行任何层次的会谈,讨论亚洲和太平洋问题,如果可以,可以仿效罗斯福和丘吉尔会面的方式,虽然我本人前往旧金山或西雅图有困难,而且前往檀香山,在地理上有困难,但如果美国同意,我本人可以接受。”

总理懦弱的选择,让所有人迷惑不解,总理竟会做出这么大让步,总理从未在高压下妥协。司马留意到众人的疑惑,“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变软弱了?”司马挥手制止大家的表白,“我不是害怕,假如,如罗斯福所愿,向美国宣战……”话未说完,司马心头被无力感笼罩,26年苦心经营,唤醒中国的民族魂,让国人充满自信和使命感。但副作用是面对外来压力异常敏感,对外部压力绝不妥协。

当国会向商界保证维护自由贸易权后,英国威胁会击沈中国派往德国的船队,国会要求海军必须保护商船,回覆英国:为了保证中国自由贸易权,既便是宣战,在所不惜。第一支船队回国,英国进一步施压,国会的回应是派出规模更大的船队。中国人吃软不吃硬,面对列强压力,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越甚。

“中国有能力动员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提供最精良的武器。但问题在于,能不能彻底赢得战争?”司马沈重的反问。“中国人口是美国四倍,算上海外侨民达到五倍,工业规模不逊于美国,中国勿需惧怕美国。但是如果不能打到美国本土,彻底击败美国,战争毫无意义。”

“一万多公里的太平洋是美国最有利的防线,战争会持续10年?15年?甚至更长。最后直到一方撑不下去,拿年青人的生命去进行毫无价值的消耗战,非我所愿。国民利益高于国家面子。所以,告诉美国人,可以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司马扶着会议桌环视众人,与一个有两洋保护,数百年没有遭受战争威胁,世界最强大工业国打仗,绝非明智。必须尝试消饵战争,即便接到纪尧姆的警告,也要试试。

顾维钧道:“总理,我会通知吴哲明大使,尽可能与美方交涉,如果战争无法避免?”“真走到那一步,我会签署宣战书,向美国宣战。要快,我不可能长时间拖住国会。”司马强调,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国会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必须要在国会表决前,得到美国回覆,说服国会,达到避免战争的目的。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