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25章 明天

第125章 明天(2 / 2)

“威尔,我唯一希望,不会因为某些人的野心而让战争毁灭这个美丽的国家。”吴哲明随意的将酒杯放到桌上。“先生们,祝大家可以平安回国。”一名美国军官毕恭毕敬的向吴哲明行了个军礼,“吴先生,我奉命逮捕大使馆内所有非美籍非外交人员,请予配合。”

此时,罗斯福的心情颇为覆杂,正像亨利所说,历史并没有教会中国在压力下妥协,在中国妥协等于卖国。中国难得让步,即便最没有诚意让步,也要予以珍惜,美国错过了与中国和解的机会。假如,当自己得知中国总理在国会发表演讲,要求国会给予他时间,同自己举行会晤,自己会拒绝吗?历史没有假如。

现在,中国总理再次在国会公开演讲,把所有责任归疚于美国、归疚于自己,是美国迫使中国向美国宣战。半个夏威夷都听到中国人的广播,天一亮,美国报纸会刊载宣战消息,其中恐怕不乏对自己的指责。想到舆论界的指责,国会的刁难,罗斯福沈思半晌,尽管心不甘情不愿,但最终还是拿起电话。

“埃德加……”挂上电话后,罗斯福放下心来,自己不再需要担心舆论,联邦调查局的权力在自己支持下得以扩大,是埃德加给予回报的时候了。埃德加对公共关系和公共舆论的掌控,是自己所羡慕和需要的。

美国东部时间晚10时30分,内阁在白宫二楼开会。罗斯福坐在办公桌后,阁员面向总统围成半圆形。会议刚开始,罗斯福便用严厉的语气宣布,“这是自内战爆发以来,最严肃的一次内阁会议。”屋内气氛随即变得凝重。“先生们,中国已向美国宣战,现在是回应中国挑战的时候了,每个人都必须明白,我们要面对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敌人。”

然后,罗斯福用缓慢的速度宣读了他打算在明天中午向国会提交的,要求国会批准美国向中国宣战的报告,随后罗斯福和阁员一起商讨战争动员事宜。他们讨论时,作为幕僚参加会议的亨利静静的看着众人。该死的战争终于没能避免,当自己随总统返回华盛顿,就将美英的态度发回国内,国内也做出妥协,但罗斯福却认为妥协毫无诚意,竟然拒绝。

亨利想起罗斯福得知中国总理竟然在国会宣布与罗斯福举行会谈的消息后,吃惊的表情,但事态无可挽回。现在,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帮助美国赢得战争?当然不是,是及时把情报传回家中。总理的公开演讲对美国造成的冲击被罗斯福降到最低,他起用胡佛化解危机,而胡佛也明白,战争是联邦调查局扩大权力的最好时机。明天报纸上只会看到中国不顾美国的和平要求,悍然向美国宣战的新闻,历史总是如此。

11时30分, 国会领袖到来,罗斯福把中国向美国宣战的事情坦率地告诉他们。国会领袖和参议员一动也不动,总统办公室鸦雀无声,最后通牒真为美国带来战争,中国向美国宣战了。罗斯福说完,参议员汤姆.康纳利质问“总统先生,既然中国有和平意愿,并愿意协商解决问题,为什么形势急转直下?什么地方出现问题?民众迫切希望知道。”

“原因非常简单,从始至终,中国都在蒙骗美国,中国占领泰国、印度支那,面对美国警告,试图利用首脑会谈拖延时间,为其侵略作准备。我提出中国必须做出撤军承诺再举行会谈,中国立即撕下伪装,向美国宣战,说明,侵略扩张是中国蓄谋已久的行为。”罗斯福神情自若的答覆汤姆参议员。

“总统先生,我们怎么做?”“我们没有退缩的余地,只能迎接轴心国的挑战。”罗斯福的语气坚定不移。“轴心国?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中国并不是轴心国,签定柏林条约的只有德国、意大利及日本,还有刚刚加入的苏联。中德之间,只存在《中德友好条约》。”一名参议员反驳。

“居里士参议员,中国与轴心国之间存在友好关系和秘密条约。德国政府出版的中南美洲的地图,重新划定南北美国界,狼子野心何其毒也。我们不仅要与中国作战,同样要援助、帮助英国,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战争。”

罗斯福再次祭出,迫使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的“德国官方中南美洲地图”,将中德联系起来,为自己的外交冒险失败找借口。而且美英命运已经紧密相连,没有英国帮助,美国海军不可能同时应对太西洋和太平洋的夹击。

总统的花言巧语让国会领袖陷入沈默,美国不可能拒绝中国的宣战,只能接受,而德国对美洲的野心不能容忍,尽管地图真假难辨,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见岳父轻易易举说服议员接受中国是轴心国的“秘密成员国”,亨利苦笑不已。华盛顿舆论之所以转变,是有三群人在推动,自己曾试图挽回,但与之相比,自己势单力薄。

一是德国为促成中德结盟,用种种暗示达到恶化中美关系的目的。最近几月,随着中英关系恶化,英国便推波助澜,但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苏俄。苏俄为了让中国陷入战争,启用庞大间谍网,多年前,苏俄在美国政府内部安插了数百名间谍,渗透到美国政府各个层次,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决策。

亨利扫了眼另一名白宫顾问,迪克斯特.怀特,是“新政”经济学家,也是罗斯福最信任的经济顾问。过去一年,他向罗斯福提出大量针对中国的政策性建议,怂恿美国对中国强硬,为美中爆发战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与自己一样用排华做掩护,但……

应该让情报协调局查此人。尽管已经退出情报协调局,但影响力仍不可小觑。协调局在多诺万领导下一步步长大,有朝一日,会与联邦调查局鼎足而立。内阁成员离开后,罗斯福见亨利欲言又止,女婿仍然反对向中国宣战。“亨利,是不是反对向中国宣战?”“爸爸,尽管我个对中国有意见,但……”

亨利坚持自己的看法,“我并不认为美国需要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全世界除了中国,不会有第二个国家主动挑战美国,但……”亨利心中咒骂希特勒。战争爆发后,希特勒不惜一切代价促使美国远离欧战,当德国潜艇击沈“雅典娜”号邮轮,先是邓尼茨严令禁止攻击邮轮,希特勒又下令德国潜艇不得向美国军舰开火,尽可能避免将美国引入战争。

德国的忍让,让罗斯福和美国政客无可奈何。他们渴望参战,却苦于没有借口。没有借口就制造借口。中国忍无可忍向美国宣战,亨利下意识的认同了希特勒对罗斯福的形容,“他始而煽动战争,继而颠倒是非,再用基督教徒的伪善外衣把可耻掩盖起来,然后慢慢把人类引向战争,赌咒发誓请上帝来证明,他进攻旁人是多么正当。”

“亨利,早在去年,法国尚未沦陷,你曾一再告诉我,美国必须参战。当我们通过《租借法案》后,就不可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如果美国不参战,就会被租借法案拖垮,现在别无选择。中国人拒绝妥协,而我们得到了战争,尽管与中国战争,并不是我们需要的。”罗斯福提醒女婿,美国根本没有选择。

“但……必须看到,彻底赢得战争希望渺茫,我们……”亨利轻声争辩。“我知道,战争会非常艰难,但没有选择余地。中美战争其实是必然的,太平洋亚洲利益的冲突,必须用战争解决,只不过提前了而已。明天,整个美国都会知道,中国向美国发起了攻击。”罗斯福诡异的笑容提醒亨利,中国人会用行动证明,他们首先发起了进攻。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