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29章 国与国的选择

第129章 国与国的选择(2 / 2)

“答覆他,接受方案。但日军得到澳大利亚后,必须确保中国在澳资产。”司马颇为不甘。想通过战争彻底毁灭日本,却造就了更强大的日本,嘲弄啊!绕一大圈,又回到原点。“是,我会提醒他。”石磊点点头,在现实压力下总理屈辱的接受了方案。自己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约束日本战车,在适当范围内活动。如果一味考虑中国利益,他早就被打倒了。

“老板,还有件事,国内的。”“国内的?”司马很诧异,国内有什么问题吗?“老板,国内多个亲德团体正在四处游说,要求国会议员批准中德结盟。部分议员准备再次向国会提交这一议案。”司马眉头紧皱,现在的中国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数百万欧裔技术移民促进了中国工业、科技发展,欧裔移民尽管加入中国国籍,但毕竟亲近于祖国。

国内欧裔移民45%是俄裔,普遍亲俄。35%德裔,同样亲德,这两个移民群体在国内均有较大影响力,尤其是德裔移民,德裔技术人员对西北、对中国工业、科技、教育、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不仅政府中有德裔官员,国会中同样有德裔议员。欧战结束后,官方、民间均致力推进中德友好,令国内普遍存在亲德倾向。

如果不是自己在覆兴党内部会议上定下中德不结盟的原则,中德盟约会轻易通过。德国归还文物后,国人亲德倾向更加明显,报纸上鼓吹中德联盟,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言论不绝于耳,很多议员和政府官员也有类似倾向。“老板,国内财团也倾向中德结盟,包括西北。人们普遍认为,既然中国已经宣战,就需要稳固而强大的盟友,德国显然是最适合的。”

“我会註意这个问题,在党内达成共识。他们看不穿问题的实质,不结盟可以令我们拥有进退两利的灵活性。德国并不是十年前的德国,如果德皇主宰德国,中德结盟对我们会非常有利,但主宰德国的不是德皇,也不是理智的首相,而是被德国人封为元首的希特勒。中国可以和理智的政治家合作,但却无法相信疯子的许诺,政治家出发点是为了利益,但疯子却不会在意规则,纳粹的破坏力不容忽视,德国必须警惕。”

司马颇为不满,德裔移民的亲德情绪可以理解,但某些人跟在后面瞎起哄却让人无法理解,尤其高层官员,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德国本质上的变化吗?

“老板,其实这和国内实业界诉求不无关系。国内实业界是战争最坚定的支持者,战时军事定单、战后市场扩张的诱惑不容小视。而且他们非常了解您,夺取法属中南后,国会批准对中南三国提供总额14.8亿元的经济援助,并派出专家帮助经济重建。国会刚向美英宣战,国务院就多出一个亚洲覆兴政策办公室。

战争结束后,中国得到的不仅是市场,还有规模空前的亚州经济覆兴计划。所以,大家都喜欢打仗,军人可以得到军功,实业界可以借此发财并赢得市场。当然他们更希望为胜利加重筹码,所以实业界希望中德结盟,其它无关痛痒,只需要赢得战争。”石磊感慨万千。

过去中国人害怕战争,战争会耗尽国家财富。现在都喜欢战争,因为战争可以刺激经济,战争是经济的催化剂。对此,国人深有体会。最好的例子就是政府黄金储备。共和29年前,中国用22年,黄金储备从共和七年的1365吨,增加到8756吨。而战争爆发一年,政府黄金储备即突破11000万吨,现已突破12000万吨大关。政府黄金储备的增加和实业界出口不无关系。实业界自然喜欢战争,而且对战争充满期待。

石磊的话让司马不得不去面对困扰自己良久的问题。“四石,我们能打赢战争吗?”

就在司马和石磊探讨胜利问题时,海军特遣舰队及三个陆战师又一个旅,向菲律宾发起进攻。在云南中缅边界,军队几个月前就已秘密集结,只待英国宣战,便向缅甸发起进攻。驻泰国部队八个师中的三个在两月前部署到宋卡,另有两个师部署在泰缅边境,中国已准备充分。

尽管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国防军战备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国防军突击力量却在突厥斯坦和俄罗斯,宣战迫使国防军从突厥斯坦、俄罗斯回调五个装甲师南下。但他们没有接受过丛林战训练,也不适应南洋热带环境。兵力不足,只能用后备力量弥补。第一批动员令下达后,486.75万人在六至十二小时集结完成。在两月内,可组建220个轻步兵师.

大量民间飞行员被征召入伍,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军正在组建。中国没有完全做好战争准备,美国同样没有,英国亦是如此。历史上早应调至亚洲的威尔士亲王号,现在还未驶过直布罗陀。相比他们,中国反而稍占优势。

“老板,至少我们不会失败,立于不败之地,不就是胜利吗?”石磊斩钉截铁的回答。失败,绝不可能!“我们败不起,为什么海军用18年时间去完善一个看似冒险的战术,也不愿意选择用奇袭打残太平洋舰队?”司马紧盯地图上的珍珠港。18年前,意识到中美可能成为敌人,偷袭珍珠港就提上议事日程。但16年前,海军毅然放弃奇袭计划。

“老板,我不是军人!”石磊如实回答。海军制定作战计划的出发点,不在调查局关註范围。“奇袭充满不确定因素,上次侥幸取得成功。为了掩饰直相,我们用18年时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真正的英雄无法得到表彰。目的,当然是期望用航母再发起一场奇袭,赢得战争。”司马点燃一根香烟,娓娓道来。

“对于日本,一次奇袭就会打残他们的海军。但对于美国,奇袭只能打残一支舰队。比如,敌人轰炸了中国的三都澳,还有胶州湾,大国之间的战争无法靠奇袭取得决定性胜利。”司马感慨万千。

“太平洋上中美海军实力对比是10:7,中国占据绝对优势。奇袭,即便老天保佑消灭美国海军50%实力,但还有50%,我们不得不全力以赴与美国海军拼消耗。中国海军太年青,耗不起,所以海军选择防御性进攻,把美国舰队70%,甚至更多,吸引到这里,利用中国在其它方面的优势,彻底解决美国海军。”司马在地图上比划。

“但……”石磊被老板和海军的野心惊呆了。“是不是很冒险?但计划可以发挥我们最大优势。当美国舰队到来,我们会准备一道中国大菜,如果成功,至少一年内,美国海军将不覆存在。两年内,中国可以牢牢控制太平洋制海权。当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却能赢得战略上的胜利,太平洋将向中国敞开怀抱。可以轻易拿下这里,赢得战争。”

司马狠狠吸了一口烟,眼睛死死盯住地图上的一个位置。“最后,我们可以放开手解决他的问题。”这个宏伟的计划,海军研究、推演了16年,16年来数以千计的参谋人员、技术人员不断完善。计划核心,是围绕获得两年太平洋制海权。最乐观的参谋人员也不认为,两年内可以完全取得太平洋及印度洋制海权,但基本制海权却会牢牢控制在中国之手。

“老板,两年以后呢?”“两年后?”两年后美国舰队必定完成重组,中美会爆发新一轮争夺海权的战争。但两年后,中国海军击败美国海军的机率从三成增加到5.2成,而且战线可以在一至两年内稳定在中太平洋以东。

“这已经不再考虑范围了,四石,任何战争,都充满不确定因素,只能尽可能完善计划。中国目的是,通过战争迫使美国,接受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司马很无奈,原本战争中,中国应该扮演美国角色,成为世界大战中的投机者,现在却从投机者变成参与者,敌人是最强大的美国。拼到最后,得到东西还少于投机所得。

多年来,借助对历史的熟悉,一次又一次投机取巧,即便历史发生改变,但仍然可以利用大环境投机,虽吃过亏,但总的来说挣多赔少,这次却赔了夫人又折兵。中美战争关系国运,虽然可立于不败之地,但要赢得彻底胜利却绝非易事。想到彻底的胜利,司马眉头紧锁,究章如何才能赢得彻底胜利?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