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声清晰的爆炸声,“大黄鱼号”中一片欢呼。“升至潜望镜高度!”徐广辉按耐住激动,走到潜望镜边确定战果。升起潜望镜,徐广辉清楚的看到海面上船身折断正在快速下沈的邮轮,同时看清邮轮的名称,于是便按下潜望镜旁的快门,拍下休.l.斯科特号沈没的照片。
船身折断的休.l.斯科特号沈没速度惊人,这是因为26式电雷在龙骨下方爆炸的结果,非接触爆炸利用海水撞击力折断了船体最脆弱的龙骨。26式电雷采用新式磁性引信,从发明磁信引信到正式投用,技术部门用了十年,才解决了磁性引信的可靠性难题,使之成为海军秘密武器。磁性引信鱼雷可以轻易击毁万吨轮,而大黄鱼号却奢侈的发射了两枚。
海面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在海水中挣扎的乘客,从潜望镜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乘客是军人,潜艇击沈一艘运兵船。“兄弟们,击沈一艘运兵轮,至少有几千美兵正在太平洋游泳。”徐广辉的话让潜艇内再次爆发欢呼,这无疑是大家服役生涯中辉煌的战果。曾有心理负担的倪海平松了口气,还好,是艘运兵轮。
“长官,恭喜,u-92号为海军取得中美战争的第一个战果。”徐广辉得意洋洋。“兄弟们,继续扩大战果,目标檀香山。”
8月20日10时15分,罗斯福乘车前往国会大厦向中国宣战。与此同时,中国轰炸机8月19日下午,轰炸菲律宾美军基地,数百架飞机被击毁,3000多名美国士兵及更多菲律宾士兵死伤;20日凌晨5时45分,美国休.l.斯科特号邮轮,被中国潜艇击沈。船上5800名陆军官兵,只有1215人获救,4585名美国士兵遇难的新闻接踵而至。
整个美国都被早间新闻惊呆了,中国人向美国宣战,而且发起卑鄙的偷袭,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罗斯福装着支架,由儿子詹姆斯上尉搀扶着缓步穿过大厅,欢呼雷动。很多美国人受到早间新闻的影响,下意识的认为:中国军队卑鄙的偷袭了美国。罗斯福便成为英雄
罗斯福登上讲坛斜坡,走向演说位置。他面色安详而严峻,双目凝视前方,一手扶讲臺,一手休开一个黑色笔记本,眼睛在大厅里环视片刻。坐在前排的是内阁成员、最高法院大法官和各国外交使节,楼厅观众席座无虚席。夫人埃莉诺同威尔逊夫人坐在一起。在全国各地,美国人聚集在收音机前,倾听熟悉的声音。
“副总统先生、议长先生、参众两院各位议员:1941年8月19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共和中国向美利坚合众国宣战。美中曾和平相处,根据中国请求美国仍在同中国政府进行会谈,以期维护太平洋和平。历史证明,中国从未有维护太平洋和平的意愿。去年中国入侵泰国、今年7月入侵印度支那。
在精心策划侵略计划时,中国政府仍然以虚伪的声明和表示继续维护和平的愿望欺骗美国。昨天中国空军空袭菲律宾,给美国海陆部队造成严重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数以千计的美国军人丧失生命。此外,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间的公海上遭到鱼雷袭击,数千名美国军人丧命大海。
此时,中国正在进攻菲律宾,中国在太平洋区域采取突然袭击。昨天和今天的事实不言自明,美国人民已经得出结论,并且十分清楚战争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生存本身。作为陆海军总司令,我已指示,采取一切措施。但是,国家将永远记住针对我们的战争。不论多长时间才能战胜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坚信正义力量一定会赢得绝对胜利。
美国不仅要作出最大努力来保卫国家,还将确保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相信这是国会和人民的意志。美国人民、领土、利益都处于严重危机。信赖武装部队、依靠坚定决心,美国必然取得胜利,愿上帝保佑美国!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8月19日,中国向美国宣战,并卑鄙发动突袭起,美国和共和中国处于战争状态。”
演讲结束后,罗斯福抬起头,微笑着向人民挥手致意。他的演讲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看着欢呼鼓掌的国会议员和旁听者,罗斯福知道目的达到了。菲律宾空袭和休.l.斯科特号沈没,令美国沈浸于愤怒之中,中国总理试图用公开宣战方式分化美国,但更多美国人更在意数以千计的美国士兵生命。
“他成功了!”观众席上的亨利.威利斯热烈鼓掌,心中感嘆罗斯福的应变能力,轻易化解了中国的挑战,对民心的争取。一年前,国防军出兵泰国,美国讚同对中国作战以阻中国扩张的人只5%。法国快速亡国,有此主张的人群急剧增加,中德签定《友好条约》后,增加至56%,七月则上升到70%。
原本总理公开宣战,至少可以分化30%美国人,同时让一部分美国人心生信义上负罪感。但罗斯福却轻易化解了总理的绝招。电臺连篇累牍宣传中国军队海空突袭造成的军人伤亡。随后演讲时,更多强调所有进攻都是中国蓄谋已久,精心策划。总之,美国是被迫的、遭受进攻后不得不接受挑战。
望着在掌声中离开发言臺的罗斯福,亨利无奈的摇摇头,麻木的跟着人们鼓掌。在潮水一般的掌声、吶喊声中,参议院以70票对12票,众议院以258票对121票通过了罗斯福向中国的宣战要求。
“好了!总算赢了!”当温斯顿.丘吉尔得知美国向中国宣战,并决定向中国的盟友轴心国家宣战的消息后,松了一口气。当天下午,英国也向中国宣战。温斯顿.丘吉尔明白要赢得战争,英国将遭受前所未的损失,但无论如何,英国赢得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