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第12集团军十小时前在林加延湾登陆,正向马尼拉进军。麦克阿瑟下令实施“无翼龙计划”,放弃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据险防守。陆战第二师实施机降,阻止美菲联军撤往巴丹的企图。海军潜艇部队两次尝试潜入马尼拉湾都以失败告终,马尼拉湾水深、面积有限,不利于潜艇攻击。缅甸部队正在集结,预计两天后,发起进攻。”
蔡锷向司马介绍战局时,司马趴在地图上,註视着诺大的南方战场。战争开局异乎寻常的顺利,一天内彻底打垮美国驻菲空军,迫使海军南撤至荷属东印。“松坡,英国舰队抵达什么位置?”司马关註道。海军完成支援南方作战任务后,将集中南北二洋主力,拦截美军太平洋舰队,而英国舰队,则可能导致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相比英美海军,中国海军在经验、历史上均逊色不少。在国防军武装力量中,陆空军战斗经验丰富、装备先进,但海军受限于历史因素,成为国防军最薄弱的环节。中国海军只有24年历史,尽管拥有世界第三的规模,但海战胜利并不仅由舰队规模决定。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而在中美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陆空军,恰恰是最薄弱的海军。
海军将在数亿平方公里的太平洋上迎击美国舰队。之所以暂缓解放荷属东印度,除此地域划归日本外,更重要的是保证海军力量的完整,无论美国派出舰队规模大小,中国都会以南北二洋主力迎击,不计代价赢得海战胜利。随后海军主力将全力以赴向夏威夷进攻,打掉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立足点,为赢得战争创造机会。
“总理,根据情报,以威尔士亲王号为首的英国舰队刚刚驶过直布罗陀,计算其航速判断,英国似乎并不准备用舰队增援新加坡。”参谋指着直布罗陀海峡说。“不准备增援新加坡?”司马诧异的反问。
“总理,按目前z舰队的航速,通过苏伊士运河约一周后,第二陆战师已攻进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巴鲁。z舰队到达印度时,新加坡英军已经投降了。根据调查局情报,英国人准备放弃东南亚,在宣战前英国就已经意识到东南亚很难在国防军攻势下保全,之所以派出舰队,目的是为东南亚英军壮威,并向我国传递强硬信号。
最重要的是,当我国对美宣战后,刚刚驶离英国本土的舰队不仅没有加速,反而减速,充分表明英国准备放弃东南亚。目前英国正试图进一步充实、扩建殖民地兵团,用战后独立等诸多条件,换取印度人抗击国防军。英国的计划是放弃东南亚,坚守印度。”
“坚守印度?”司马沈吟。东南亚战局毫无悬念,即便另一时空,日本都轻易夺得东南亚。司马趴在地图上眉头紧锁,无论从缅甸西藏,对印作战补给都是麻烦,从缅甸需要穿越上千公里原始森林,从西藏需要翻越海拔数千米的山脉,两地都没有设施良好的公路、铁路保障后勤。“天竺计划”中对印作战物资90%依靠海路,所有问题都集中在海军上。
没有海军胜利,陆军不可能坚守东南亚,不可能攻打印度。打不下印度,印度就会成为英美反攻的大本营,从印度起飞的轰炸机可以轰炸半个中国,尤其西南地区还集中了中国59%的水电站,而水电站通过超高压输电网供应全国28%的电力,一旦失去电力供应,中国的工业将遭受重创。工业生产、国民生活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国防军参谋部五年前推行《大陆安全体系计划》,目标是构建二千公里至五千公里本土安全防御圈,在此区域,不能存在任何敌国军事力量,以确保本土安全。假如印度在英美控制下,所谓大陆安全体系就是一个笑话,中国软腹将在敌人直接威胁下。
所有问题都集中到海军身上,海军主力在全力备战,集结,等待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决战。美国大西洋舰队已调动舰只增援太平洋舰队,两国都在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作准备。海战结果,将最终决定太平洋的归属,中美都不会亦不敢掉以轻心。
海战将在未来几个月爆发,英国驶向印度的舰队就会成为牵制力量,曾寄希望的日本舰队,却因中国首先破坏了协定,出兵菲律宾,导致日本失去南下立足点,尽管日本仍会参战,但参战时机将变的对日本更有利。印度洋,印度洋,中国海军绝对没有两洋同时作战的实力。“在这里把舰队击沈,确保太平洋的胜利。”
此时,一名年青参谋手中扬起一份电报,兴冲冲的从臺阶上跑来,“总理、总长,62师急电,退守香港南部、西部的英军开始破坏军事设施,甚至火炮,彭师长怀疑英军是为投降作准备,请示是否发起全面进攻,防止英国继续破坏港岛设施。”
“没必要,而且已经晚了,要破坏就破坏吧,命令彭得华对英军目标密集炮击,必须炸毁英国的最后勇气,命令空军天亮后对英军目标实施全方位轰炸,我期待向国民发布国防军收覆香港的好消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永远是最重要的,小半个香港有什么破坏价值,西方人在投降前总会按照条令破坏设备,然后体面投降,既然如此就成全他们。”
俯冲轰炸机发出尖啸,一连串剧烈爆炸传入防空洞,防空洞顶灰粒弥漫。“总督阁下,部队已经溃败。天亮后,中国投入300架俯冲轰炸机,防线早被炸垮,部队完成最后准备。”莫尔特比将军无力的报告。“不可能抵抗了,到处都是敌人,只要英军士兵落单,就会被中国人杀死,该结束了。”“通知中国人吧!”香港总督杨慕琦点点头。
莫尔特比将军说的是事实,撤退的英军不仅遭受平民和武装人员袭击,甚至连警察都袭击英国士兵,在九龙有一所野战医院,被中国警察占领,数十名军官和数百名士兵沦为战俘。香港是中国土地,过去18年,英国拒绝谈判“香港问题”甚至表现的不惜一战,但中国人真选择了战争后,英国竟如此软弱无力。
共和30年8月21日下午14时30分,香港英军举起白色的停战旗,临近傍晚,香港总督马克扬爵士、莫尔比特将军一行身穿礼服,来到富丽堂皇的九龙半岛饭店会议厅。会议厅中央摆放一张条型桌,周围满是扛摄像机、照相机的记者,有欧洲人也有中国人,中国人个个喜笑颜开。马克扬爵士神情尴尬,这是大英帝国海外殖民地第一次遭他国占领。
端坐于条桌后彭得华轻轻抬起右手,态度傲慢,“请座!杨慕琦总督、莫尔比特将军。”“对于英国佬,不需要给他们面子。”国防部明确指示,只需要接受投降就行,英国佬想表现傲慢,那就表现的比他们更傲慢。马克扬爵士和莫尔比特并未在意彭得华的失礼,显得失魂落魄,甚至签署投降协议书时,都未翻看其中内容,匆忙在投降协议书上签字。
几小时前,双方就投降事宜达成协议,现在只不过是履行官方仪式。马克扬双手捧着投降协议书向彭得华鞠躬,会议室内白光闪烁、掌声雷动。香港是中国最后一块殖民地,百年国耻,一朝得雪。彭得华神情严肃,接过投降协议书,但眼尖的记者还是留意到这位用36小时打败驻港英军,迫使英国人无条件投降的将军双手微微颤抖,同样非常激动。
杨慕琦总督、莫尔比特将军,我接受英军无条件投降,贵军及港英政府英籍官员将享受日内瓦公约保护,战争对你们而言已经结束了。”“不!战争只不过刚刚开始。”莫尔比特反驳道,但他并没有註意到,在参与受降的军官队伍中,一名宪兵军官看着他的时候,显得非常兴奋。
维多利亚湾码头,一队队英国、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士兵,在军官口令下自觉排队。英国俘虏心中暗自庆幸。投降后,中国人并没有没收私人财物。伤兵还得到救治,总之,一切都不错。码头边一名中校军官望英国战俘,又看看手中文件,轻快的哼着音乐。一名宪兵中尉走过来,靴根轻击立正。中校回身冲中尉行军礼。
“长官,根据司令部的命令,香港战俘将全部交由您管理,根据各部队上报数字,共有7365名俘虏,码头有3162人。”“知道了,他们现在开始由我掌握,是吗?”中校反问道,“长官,命令非常清楚,由您全权负责。”中尉肯定的回答。中校从文件夹中取出张纸,递给宪兵中尉。“按上面要求开始执行。”中校笑意渐浓,管理战俘营会让自己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或者出一本关于战俘管理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