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10章 亚洲的未来

第210章 亚洲的未来(2 / 2)

“冷局长,他想要什么?”刘敬之打断冷峰的汇报,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有权旁听简报。“他是戈尔康达王国继承人。”司马代冷峰回覆刘敬之的问题,尽管惊讶于他的财富和吝啬,但也註意到冷峰提到尼查姆是戈尔康达王国继承人。“冷副局长,他一定别有所求的,是吗?如果没有天大好处,他绝不会向“敌国”捐赠一笔巨额财富。

“总理,情报人员报告,昨天,广播中播放印度副王签署投降协议,命令印度志愿民防队投降的消息后,狂热殿下在特工面前,毫不掩饰,一下从安乐椅上跳起来大声叫喊:真主保佑,这天终于来到了,我即将自由啦!”联想起驻海得拉巴特工对狂热殿下兴奋的描述,冷峰唇角轻撇。对大英帝国无比忠诚的土邦王公,根本就是各怀鬼胎,英国败迹显现时,就立即打起小算盘。

最重要的是,中国给予他们的承诺。“百年前,王公接受英国君主地位时,业已向英国放弃部分权力,当英国结束印度殖民统治时,权力理所当然应予以归还。”当然上述条款不是针对所有王公,被人遗弃的印度四百二十五位罗阇和纳瓦布,统治弹丸封地是否享有权力,仍是两可的问题。

“这就是绑架副王的原因,绑架副王会在印度引发极度混乱。”靠在椅背上倾听尼查姆笑话的司马收起脸上的笑容。

“现在,蒙巴顿十几万军队困于丛林中,每天有数以千计英印官兵投降,蒙巴顿苦苦支撑。孟买发生红色起义,印度自愿民防队有多支部队起义,新任副王韦唯尔依靠英国余威勉力维持。我军已距新德里不到200公里,稍有野心之人,无不蠢蠢欲动。长期以来,富有且拥有实力的土邦王公朝思暮想要让土邦变成独立主权国家,现在是天赐良机。”

“总理,海得拉巴邦与其它地方不同,王公尼查姆最宝贵的财富是他那支装备有飞机大炮,为数众多的军队。除了缺乏入海口和臣民的支持,他手中握有取得独立的所有王牌。该邦大多数居民信奉印度教,因此憎恨统治他们的少数穆斯林,海得拉巴邦2300万人口中,有二千万印度教徒和三百万穆斯林。”

“所以,他需要我们支持,就像尼查姆过去需要英国人支持一样。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是尼查姆梦寐以求的,我可以肯定,当年他之所以向英国人提供25亿英镑捐款,就是想买下海得拉巴邦的独立,显然他大失所望。现在他向我们捐赠100亿华元,恐怕也是为了相同的目的。”

“总理,我们是否接受?”“为什么不?100亿,当然接受,何况支持土邦建国独立是我们的既定政策。”冷峰离开后,刘敬之不无担忧,“总理,我担心尼查姆别有它图,绝不是支持独立那么简单。”一百亿,绝对是天文数字。共和3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563亿华元,31年军费预算只是845亿华元,而一个王公一次捐赠100亿,匪夷所思。

由此可见传承千百年、积聚千百年财富的印度王公何等富有。巨款惊人,但惊人的还有背后并不单纯的目的。刘敬之对土邦捐献的巨额财富表示担忧时,司马却在考虑另一个问题。

印度土邦是印度封建领主领地,英国通过与王公签订条约、协定实行间接统治。土邦王公承认英王最高统治权并承担形式不一的义务,主要是提供兵力和承担军费开支。英国政府对王公也承担义务,比如,帮助他们抵御外来侵略和镇压内部叛乱。土邦王公领地不是英国领地,居民也不是英国臣民。

英国征服和殖民统治印度过程中,印度土邦始终是英国不可或缺的政治工具。现在,分散于印度各地的土邦共有562个,其面积占印度次大陆2/5,人口达一亿,英国土邦政策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成败。正因土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发挥关键作用,现在国内对土邦态度明确,同意支持他们独立,从而瓦解印度。

但另一方面却犹豫不决,宗教发挥重要影响的印度,土邦未来必定会受到宗教影响,一旦出现印度教土邦回归印度教国家,穆斯林土邦回归巴基斯坦,中国可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以印度教为主体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体的巴基斯坦,或许还可能多个锡克教国家,但最终在南亚次大陆仍旧会出现一个大国,这绝不是中国希望的。

未来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只能是中国的市场、廉价劳动力提供地,这是中国发动亚洲独立战争的根本出发点。一切工作,早在十数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完成内部整合、国家统一、对外战争、亚洲独立战争后,获得亚洲的陆权,待欧美传统强国在战场上拼的两败俱伤后,中国顺理成章夺取世界海权及资本渠道权,从而经营出自己的资本循环链条,

未来还将会通过建立华元强势地位,控制资本变现渠道,用华元硬通货掠夺世界财富。战争爆发后,国内财团就开始“圈地”行动。而国内经济专家和国务院经济顾问,也早早开始准备亚洲分配。在经济专家计划中,已经开始给独立亚洲各国甚至欧洲各国进行详细的经济循环分工,石油、粮食、经济作物、原料、廉价劳动力、服装。

中国控制周转并提供大脑(跨国公司经济控制、政府政治遥控)。实际上这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命运,一旦成功,中国将阻断欧美把持的资本循环链条,迫使他国完全转入内需循环,空耗国力,进而引发国内动荡。这是美国二战前后的老路,老路被历史证明必将成功。英国、美国,都是借助资本循环链条,越循环越强,而他们的敌国则越消耗越弱。

另一个时空中,美国主要对手是强大的陆权国家苏联。相当长一段时间,苏联陆军所向无敌,但只有几个可怜的被围堵的出海口,它梦想把北约推进海里,但因为互相核威慑而无法展开拳脚。虽然苏联可以与东欧进行贸易交换,但后者相对它过于弱小,技术也基本相当,无法构成完整循环,掉进中华帝国式干赔陷阱。

结果苏联资本只能被迫进入完全“内需循环”,成了高级产业对低级产业的剥削和国内各阶层之间的剥削。国家资本向产业和权力高层集中,而无法进行再分配进入循环,导致产业和民众心理严重失衡。当苏联力量步入巅峰时,内部“应力”达到临界点,必须寻找到突破口。紧接着,苏联政治模式垮臺了,像英国对法国一样,美国大获全胜。

大获全胜的美国,获得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成为美国的工厂和资源供应地,即便美国的敌国,也沦为美国成衣、玩具供应商,换回的只是美国印钞厂印刷的纸币和美国债券。在这个时空中,中国必须效仿美国,将整个世界、至少绝大半个世界,化为自己的市场、工厂。而印度在这个环节中,提供的恰恰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庞大市场。

但一个完整的印度,一旦在中国保驾护航下,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通过产业分配积蓄财富后,会不会拓展产业范围,最终成为阻断中国资本循环的节点。像后世中国,在付出相当大牺牲后,没有让美国找到围堵封锁的借口,从而在美国警察监督下倒腾着自己的资本循环,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领域,从而阻断了美国把持的资本循环链条。

只有分裂的印度才是安全的,彻底巴尔干化的印度,才能减轻未来威胁,最强大的小国,亦无法撼动巨人的身躯。那时,整个亚洲都会成为中国的后院,一个完全拉美化的亚洲。印度为中国提供廉价劳动力,东南亚为中国提供经济作物,中东为中国提供石油。

“敬之,你觉得上星期,外交部聚会上,部分议员提到的用同样宗主国模式解决土邦问题怎么样?”思考片刻后,司马不得不承认,英国统治印度的模式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有效的。如果中国获得对土邦宗主权,无论时局如何变化,土邦必须以独立存在的方式存在于中国内政部宗属事务处。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