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33章 万金油

第233章 万金油(1 / 2)

共和31年11月,漫天飞舞的雪花笼罩伊尔库次克的俄军训练基地。训练基地是俄罗斯帝国皇家近卫军在1934年耗资数亿卢布建成的,以城市战为主的作战练中心,目的是训练近卫军同红军进行城市巷战,同样也是俄罗斯最大训练基地。

基地十几平方公里训练场上有政府机关、百货大楼、银行、工厂、机场、铁路甚至地铁,都是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苏俄建筑资料进行修建,惟妙惟肖。火车站中不仅有火车皮,还有信号灯、加水塔、加煤站,机场上有数种不同型号飞机。喀山战役给俄罗斯留下深刻记忆,使其极其重视巷战。俄国每支部队必须在巷战训练城接受三个月以上巷战训练。

训练中心火车站臺旁,一名稍显稚气的近卫军准尉和几名俄罗斯士兵,在十几辆新送达的巨型坦克面前註视许久,仔细打量十几辆平板货车上的坦克。新坦克与他们熟悉的21式坦克截然不同。十几分钟后,稍显稚气的准尉,推门闯入不远处的办公室。“长官”,准尉一进门,急不可奈的叫嚷,“新坦克是不是我们的?我的部队可以得到一辆吗?”

正在处理公务的莫罗佐夫不满的回答:“谢廖沙准尉,上面有军徽不是吗?”大失所望的谢廖沙争辩:“但是,近卫军和国防军之间不是有协议吗?按照协议规定,我们可以参加新型武器训练,以便在未来使用同型武器。”1927年中俄达成协议,两国共同致力武器标准化。尽管采用不同步机枪,但却使用同一口径,即使飞机、坦克零部件也可以互换。

中俄两国武器设计思路不同,导致两国武器截然不同。俄罗斯坦克重视火力和机动性而忽视防护,如24吨级狼式坦克。俄罗斯设计师认为,俄罗斯经济工业实力薄弱,不可能大量生产装备坦克,主张增强坦克远程火力,尤其命中率,抵消敌坦克数量优势。装甲防护应服从机动性,在保证机动性前提下通过改进外形和减小尺寸等办法提高防护力,而并非增加装甲厚度。

中国军方认为,训练有素而优秀坦克车组成员弥足珍贵。坦克设计遵循首先保护车组成员的理念。一个练有素、战斗经验丰富的车组比十辆坦克更有效。重装化、重防御的24式坦克成为国防军首要选择。得益于中国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尽管选择了重型坦克,但24式坦克机动性也非常出色,只不过重量过重限制了坦克的使用。

尽管设计思路不同,得益于中俄两国盟友关系,俄军装甲部队同样大量装备24坦克组成重型坦克营、团。从36年第一批12辆24式坦克进入皇家近卫军,厚实的装甲,不错的机动性令24式坦克成为坦克兵的最爱。拥有一辆24式坦克是俄罗斯装甲兵梦寐以求的。战争爆发后,中国军工界不断推出改进型,丙型42吨,可到庚型,吨位飙升至50吨。坦克发动机增加了750马力,速度不降反升,时速高达55公里。

战争爆发后中国军工界推出丁、戊、己、庚四种改进型号,但中国最亲密盟友俄罗斯只得到上百辆新型坦克,绝大多数坦克兵只有眼热的份。十几分钟前,谢廖沙在站臺看到十四辆24式坦克,是最新改进型,难道是要出售给俄罗斯?坦克上的军徽,谢廖沙和其它人想当认为是从国防军现役装备中划拨而来。

“共同训练?国防军第一装甲师坦克手上午就来接收新车,他们借用咱们的训练场,进行坦克巷战训练。”“坦克巷战?”此时,几十名中国坦克官兵将坦克开下火车。大功率柴油机的轰鸣和覆带咣铛声在站臺上回荡。附近俄罗斯士兵眼巴巴望着坦克,不时指指点点,尤其周围穿坦克兵制服的官兵,更羡慕不已。

“靠!跟开汽车差不多嘛。”驾驶员金云霄钻进截然不同的操作室,兴奋的骂了句臟话。“与庚型根本不同,有液压自动变速器。”过去24式坦克用操纵桿式转向,现在却有油门、离合还有方向盘。白色的驾驶舱感觉很舒服,置身其中感觉在开汽车,尤其操纵不像过去,很生硬。兴奋的金云霄不时转动坦克方向,检验新式转向装置及液压自动变速器。

在他操纵下,沈重的坦克如灵巧的猎犬,在坑坑洼洼的场地上时而蛇行、时而跃升,坦克机动性提高不少。车长手拿说明书,尝试操作坦克的新型火控装置。与车组其它3名成员一样,窦泽国只在两月前,上过公司技术人员两月培训课,尽管公司培教官还没到达训练场,但军人在看到新玩具后有几个能忍得住。

“比我想象的快得多,而且操纵更简单。”金云霄兴奋道。“别得意……哎哟……”话未说完,打开炮弹隔仓板的装填手潘厚臣吃痛大叫,被左摆的炮尾撞了一下。“他妈的,炮尾怎么左右乱摆?”“双向炮稳,课都吃到狗肚子里了,过去24式坦克是垂直单向炮稳,丙型是第一个采用双向炮稳的坦克,撞一下,能让你长记性。” 炮长李东光笑骂道。

从丙型开始便加装火炮稳定器,坦克火炮纵向精度大为提高。凡事有利有弊,安装火炮稳定器后,火炮在坦克行进中炮尾就会纵向摆动,有时可能会碰伤乘员。只是纵向摆动还较安全,可现在,加装tpw-3双向稳定器后,纵向横向精度都大大提高,随之带来横向摆动,很可能伤到装镇手。“乖乖105毫米口径,老天爷,上帝,我喜欢。”

骂过的潘厚臣,李东光极尽夸张的讚嘆道。尽管75毫米坦克炮已经够用,但辛型却换装105毫米坦克炮,而不是教材中提到的90毫米坦克炮。“喜欢?就61发炮弹,缩水一半。炮弹打完了,你丫就把你的小鸟塞到里头当炮弹打吧!”“别贫了,抓紧时间掌握这家伙吧!”车长席上的窦泽国打断兄弟间的玩笑。坦克车组间没军衔、军阶之分,只有兄弟般同生共死的情份,互相开玩笑是调剂单调军旅生活的一种手段。

合像测距仪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车长指挥塔上12.7毫米机枪变成15毫米机枪,而且可以在炮塔内控制。与同时时车长指挥塔视线更宽敞了,1倍观察镜被置换成0.8倍广角境。“视界不错!”200米外三楼阳臺、窗户都出现在视线中,窦泽国满意的点点头,视场开阔多了。

接下来一试,顿时洩气,15毫米机枪,竟成了摆设,可以在车内控制俯仰、射界,但没办法在车内精确瞄准,除非主炮先瞄准,再参照主炮瞄准刻表设定。“靠!真他妈浪费。”发现不足后,窦泽国无奈的摇摇头,24式初型坦克直到现在的辛型,总会整出些看似先进,实则鸡肋的功能。

“管他呢,真上战场,瞎打一通,吓唬吓唬人。”尽管辛型坦克的遥控机枪让人哭笑不得,但总体来说,辛型坦克进步不少。800马力机械涡轮增加发动机,105毫米坦克炮、双向炮稳、液压自动变速器等等,与旧型号天壤之别。“会不会……”窦泽国想到,24式坦克一个比一个先进,越先进则越覆杂,覆杂又会限制产量,坦克数量将严重限制战斗力。

铸造的24式坦克车体、炮塔用行车吊运到加工位置,电焊闪烁,打磨机嘶嘶作响。巨大的车间中,几十辆坦克车体一字排开,在大型机械夹持下倾斜。一群身穿臟工作服的工人,如工蚁一般,重覆刻板的工作,一段段钢构件及漆成红色、黑色或绿色的细钢管被工人加装入坦克车体和炮塔。

总装车间人行通道上,两名身穿西装的公司高管和一名挂上校军衔的军官不时大声交谈。参观过总装车间后,一行三人来到火车专线站臺,一辆辆被漆成沙漠迷彩的坦克停在货场等待运出。一天24小时,除去机器检修和检查,福田拖拉机公司从来没有停止过生产,24式坦克源源不断从这里运到世界各个战场。

“郑上校,现在日产量比参战前一个月还要多。上个月,我们生产475辆24式坦克。”“赵经理,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师?我们需要多少坦克?我接到来自部队的报告中,除去对24式坦克的称讚,所有部队,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郑浩然对福田公司经理赵宝印抱怨。福田是中国最大的装甲车辆制造商,70%的24式坦克都是由福田负责生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