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39章 私人会谈

第239章 私人会谈(2 / 2)

“仅仅上个月,贵国向日本出售26万吨商船,日本船运会社从贵国累计租用多达600万吨商船,吴先生,如果贵国只是为了亚洲民族的解放与独立,那么贵国对日本入侵澳大利亚提供方便,不知道是否与贵国一直高举的民主、自由之旗相符呢?”霍普金斯并没有直接反驳吴南如的回答,而是用事实进行反驳。

“美国政府不是同样自许为世界民主兵工厂吗?美国及美国工业是民主国家最有力支持者。那么又如何解释贵国对苏俄的租借援助呢?霍普金斯先生,如果说苏俄是民主自由国家,我国亦认同德国党卫军是自由战士。”吴南如毫不客气还以颜色。中美两国都因自己利益支持极权政府,与美国赤裸裸援助不同,中国至少还披着自由贸易的外衣。

“贵国指责,极端无理。中日贸易均是正常民间贸易,自去年与贵国达成协议,我们对日本武器出口下降60%,甚至不惜承担巨额经济损失,禁止我国船运公司为日本提供直接帮助,这亦是我们诚意的表现。与我国减少与日本贸易不同,贵国却从未放弃对苏俄援助,源源不断的美国坦克、飞机、汽车、机械设备,不断加强这个极权国家的武装力量。”

吴南如喝了口茶,瞄了一眼对面的霍普金斯,他的脸色不出所料,变得非常难看。“当然,我们承认我国对日本租借商船,确实有损美国利益。但,贵国武装苏俄亦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不过,为了表达诚意,如果贵国减少对苏俄援助,我国亦愿意减少对日本贸易输出。”吴南如笑容满面,尤其看到霍普金斯表情时更是如此。

美国绝不会放弃对苏联援助。迫于檀香山大屠杀,美国将註意力集中到澳大利亚及太平洋,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牵制德国脚步。尽管苏俄工业、科技均无法与德国抗衡,但苏俄表现出的战争潜力尤其动员能力仍然让世人侧目。德国人一天内消灭苏俄50个师,但第二天苏联又会动员100个师。正因如此,美国才会不计代价援助苏俄。

“吴先生,中美两国必须抛开敌对情绪,展开建设性对话,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中美全面战争,不是吗?”面对吴南如提出的,不可能接受的条件,霍普金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话锋一转。吴南如摇摇头,望着霍普金斯。

“霍普金斯先生,中美战争并没有结束,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是个与苏俄、德国相同的极权邪恶国家,不是吗?即便抛开一切成见,一切因果,在很多人看来,中美两国因利益而导致战争仍然不可避免。尽管我们竭尽全力避免战争,但现实告诉我们,避免战争的代价过于昂贵,在面对不可能接受的现实时,我们唯一选择仍是战争,尽管我们并不愿意。”

“当然,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战争发生,正像您所说,战争已经发生,但对我们两国而言,并不意味没有和平机会,但和平机会需要两国携手把握,而非一国努力。”霍普金斯灰白而疲惫的眼神中闪出一道神彩,註意到对面的吴南如似乎在等他的回答。

“和平的机会”放下电报司马喃喃念叨。白宫通过霍普金斯传递信号,罗斯福已经准备做出退让,但是美国底线在什么地方?“四石,美国有什么最新情报吗?”

“老板,美国国内及国会,的确有种倾向,相当一部分议员认为,美国没必要与义务,为了英国殖民地与中国展开全面战争,即便菲律宾。中国军事进攻,只是加速了菲律宾独立时间。部分议员认为,美国最重要敌人第一是日本,第二仍是日本,澳大利亚战局不顺,更让他们坚信,美国想赢得战争,彻底击败日本,与中国媾和无疑对美国最有利,但……”

回答老板问题时,石磊不断在脑海中回忆最近从美国发回的情报资料。过去几月,中调局在美国情报网络遭受严重破坏,接连刺杀数十名曼哈顿计划核心人物,直接导致中调局部分网络暴露。为了确保特工安全,只能撤回大量特工,现在情报更多依靠纪尧姆等特工提供,而不能像过去一样,利用大量情报进行分析。

但取得的回报却非常显着。参与曼哈顿计划的核心科学家先后被刺,直接导致美国曼哈顿计划进展受阻。按照国务院分析,美国不可能在1949年前拥有小玩意。在此之前,小玩意是中国的专有“玩具”。

“另一部分人坚持认为,绝不能与中国媾和,与中国媾和等于玷污远东军和太平洋舰队官兵用生命悍卫的信念。根据纪尧姆报告,这种观点同样影响到罗斯福决策。不过,美国陆海军都明白,只要日本继续从中国得到战争物资,战争至少会被拖延三四年,澳大利亚沦陷不可避免。正因如此,罗斯福才要求霍普金斯尽一切可能促成中国切断,至少减少对日本战争物资出口。”

“也就是说,罗斯福没有任何和平诚意?”手握钢笔的司马反问。“根据情报分析,罗斯福更愿意通过秘密外交拖延时间,达到切断日本生命线的目的,快速结束美日战争,但并没有表现出结束中美战争的热切希望。”放下钢笔,司马从铁盒中取出一根香烟点燃,边吸边来回走动,眉头紧皱。

对美国而言,失去澳大利亚将是一场噩梦。夏威维沦陷后,美国对日本作战计划都是围绕澳大利亚展开,这亦是罗斯福不断向澳大利亚增加援兵武器的原因。澳大利亚是美国反攻日本大本营,亦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后一座堡垒。但就目前形势,麦克阿瑟已先后在澳大利亚遭受两次惨败,前后损失近五十万军队,美澳联军只能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防御。

上原有泽则不断进攻,利用缴获弥补后勤不足。在澳大利亚,上原有泽率领澳洲军占尽优势,甚至最乐观的美国人也深信,半年后,麦克阿瑟会第二次坐上潜艇,抛弃澳洲大陆美澳联军,只身逃到新西兰也许是美国。可上原有泽的优势能持续多久?三个月,还是半年。如果美国海军力量恢覆,澳大利亚就失去了筹码的作用。除非日本能继续在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占尽优势,否则前景不容乐观。

“四石,中调局认为美国海军会在什么时候,重新恢覆战斗力,对日本展开海上反攻?”“老板,美国海军在过去一年中,不断向日本海军发起挑战。尽管在太平洋美国没有占据优势,但以美国工业,重新夺回太平洋优势,击退日本海军只是时间问题。情报分析认为,一旦美国海军拥有足够力量,首先会为夺取澳大利亚海权打一场海战,随后……”

“随后太平洋会爆发一系列海战,最终结果是,日本海上力量被逐步消耗一空,进而澳大利亚、夏威夷、爪哇等地日军,会成为枯守岛屿的存在力量。届时美国甚至可以抛开日本海外精锐部队,直捣日本本土。”接过石磊的话,司马顺着另一时空历史说下去。

日本陆军精锐全部集中在海外,澳大利亚、夏威夷有上百万日军,一旦日本海军战败,陆军就会在这个时空重演另一时空的悲剧。日军死活与中国无关,但能否给予美国重创,进而令美国做出对中国有利的选择,却至关重要。

“只要日本人坚持一年就足够了。”司马明白美国人不愿妥协的原因,结束战争契机还未成熟,一方面苏联未显败态,另一方面是人的因素,只有两者先后出现,美国才会做出对中国最有利的选择。“一年?”石磊不明白老板的意图。在老板身边呆了这么多年,石磊知道老板,总会时不时说出莫明其妙的话,但最终,事实会证明老板的推测。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