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49章 完美世界

第249章 完美世界(2 / 2)

“这件事背后同样有胡佛的影子。他现在去纽约是向胜利者投诚。今天后,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美国重新回孤立主义。”自己千方百计让美国摆脱孤立主义影响,在世界上展现美国力量,为美国未来而战。但是总有人千方百计试图令美国重回孤立主义时代。感觉越来越疲惫的罗斯福用无神的目光环视办公室中自己忠实的朋友。

“谢谢,朋友们,过去十二年,你们始终陪伴我,好吧!散会,说真的我已经累了。”众人起身离开办公室时,罗斯福感觉头晕目眩,原本端座的罗斯福从椅子上重重跌落下来。“总统阁下”。“总统被送进医院。”托马斯难以置信的看着电报,难道又是罗斯福的一个骗局?下意识,托马斯觉得是那个伪君子的又一个骗局。

“无论是否是骗局,我们一定能赢得选举,总统先生。”相比昨天失望,约翰显得无比轻快。上午10时开始,竞选委员会不断接到从各地传来的好消息,对赢得大选约翰.威廉第一次充满信心。托马斯没有理会威廉的兴高采烈,此时,没有人比胡佛更了解华盛顿情况。几小时前,经过两小时深淡,自己和胡佛达成和解,胡佛正式加入共和党竞选班子。

“胡佛在什么地方?打电话让他立即过来。”话音刚落,透过办公室玻璃窗,托马斯看到胡佛在两人陪同下走过来。“总统已昏迷50分钟,不,应该是1小时35分。他的一条脑动脉老化穿孔,血渗透到颅腔,就是说,发生脑溢血。”胡佛微笑着向托马斯汇报。“血管急剧收缩,出现局部瘫痪,呼吸非常困难,奄奄一息。或许今天,一切都会结束。”

纽约大街西北第14街拐角wrc广播电臺里,戴维.布林克林正在值班,听见国际新闻社电传打字机铃声呼了四下,连忙把急电撕下交给上级。此时电臺正在播送儿童节目,全国广播公司连续广播长篇儿童故事《轰动一时的法雷德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正在播送《茫茫大路》,美国广播公司是《米德奶特船长》,但5时49分,各广播网和地方电臺都换了播音员。

一辆行驶在公路的汽车上,收音机中轻柔的音乐被突然中断。“我们把节目中断,向听众报道一则特别电讯……”德国,正准备步入狼穴参与研究新的“海狮”计划的希特勒,见穿碣色军装的戈培尔急匆匆从后面跑过来,走到希特勒面前,戈培尔气喘吁吁。“我的朋友,怎么了?”望着戈培尔的狼狈模样,心情不错的希特勒打趣道。

最近几周,希特勒心情很不错,朱加什维利终于跪拜在脚下,向德国投降了,屈辱的接受了割让半个苏联的现实。今天从美国传来的好消息,更让希特勒心情舒畅,帝国外交部洩密事件,在美国引发反罗斯福狂潮,即便最乐观的人都不相信那个战争贩子、伪君子还有可能赢得大选。一想到该死的罗斯福明年就不再是美国总统,希特勒欣喜若狂。

“元首,罗斯福,他……他死了。”“什么?戈培尔,再说一遍。”不仅希特勒,包括站在一旁的元帅和将军同样被这个消息惊呆了,罗斯福死了?“美国广播公司消息,所有美国电臺都在广播同一个消息,罗斯福死了。”“一定是阴谋,一定是的。”回过神来的希特勒喃喃自语。罗斯福死了,怎么可能?

既然所有美国广播公司都在广播,显然罗斯福的确死了,但怎么死的?几小时前,当美国传来出现反罗游行时,自己还曾异常配合的要求戈培尔立即把与苏联媾和消息公布出去,天知道怎么会忘记这件有利的武器,幸好外交部出现洩密事件,上帝保佑德国!但,现在他死了,罗斯福竟然死了。

“是的,一定有人暗杀了他,一定是美国人暗杀了罗斯福。”希特勒坚定的猜测,除去暗杀,怎么可能一出现反对游行,就突然死了呢?没有任何征兆,尽管情报部门分析罗斯福身体大不如前,但这时候死,恐怕美国人自己动手解决了这个伪君子。“元首,罗斯福死于突发脑溢血,并不是暗杀。”同样兴奋的戈培尔纠正元首错误。

希特勒兴奋不已,罗斯福怎么死的不重要,脑溢血,暗杀随便,最重要是他死了。“戈培尔,罗斯福死了,你觉得我们是否应该给美国和罗斯福夫人发去一份电报?”在希特勒嘴里,罗斯福是个江湖骗子、伪君子,把自己国家拖入战争唯一目的,就是向世人掩盖他国内政策上的失败。

但内心深处,他仍然觉得罗斯福是个素质才能不错的国家领导人,即然骗子已经死了,就不应该计较过去,或许很快美国就会退出由罗斯福主导的战争,那时……

“结束了”道出这三个字时,司马疲惫不堪的靠在椅背上,心中弥漫说不清楚的情绪。罗斯福死了,1944年11月1日,比历史上早六个月,死因相同,脑溢血。自己幕后操纵,只是为让罗斯福下臺,让美国重回孤立主义,中国彻底取代美国赢得战争和世界。但现在,罗斯福却死了。

在各国领导人中,自己从不掩饰对这位美国总统的钦佩和崇敬,这是自己唯一想近距离认识和了解的外国领导人。直到宣战前,每次派特使从美国回来,都会让他们讲述对罗斯福的印象和细枝末节,而且曾期待与他会面。对罗斯福自己怀有极为特殊的情感,另一时空中,他是唯一一个为中国仗义直言的外国元首,另外,他给世界留下的遗产:四大自由,改变了二战后的世界。

这个时空中,他在赢得第四次大选前死了,死在自己手中。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把他逼上绝路。确定德苏媾和消息后,借纪尧姆提出一个旨在让他下臺的应对方案,利用罗斯福希望赢得大选的愿望,成功的让他接受了方案。自己初衷不过是想让他下臺而已,但最终结果却让他付出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心下感嘆。

司马又仔细查阅托马斯.杜威和约翰.威廉二人的资料,两人的情报资料并不多。两人都是共和党年青一代中坚力量,几十年来孤立主义的中坚,是共和党保守派,力量集中于美国中西部。而党内自由派则主张“全球主义”并以东部地区为大本营,但出自纽约的托马斯.杜威和约翰.威廉却都是旗帜鲜明的孤立主义者。

孤立主义者!想到这个名词,司马脸上露出笑容。一直以来,自己梦寐以求的恰恰是被孤立主义笼罩的美国。十二年前,自己没有能力阻止罗斯福参选,正是罗斯福让美国完成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主义的转变,中国对美国的有限战争,日本在澳大利亚的攻势,实际上都是为一个目,让美国孤立主义在短期内再次抬头。

一旦孤立主义成为美国思想主流,他们就会非常短视的放弃干涉欧洲,或干活不卖力,会将军队调去进攻美国真正敌人,日本。此时,中国却已在太平洋构建成势力范围,在太平洋美国不可能直接威胁到战后中国安全。实际两国真正交锋在欧洲,欧洲关系两国未来命运,谁能控制欧洲,谁就可以主宰未来。

而美国孤立主义者就是中国在战争中最好的盟友,他们不愿卷入欧洲联盟和战争,不承担国际政治、军事义务,为中国全面控制欧洲打开方便之门。中国以解放者身份进入欧洲,解放欧洲时,美国还在太平洋和日本血战。血战之后代价是,像一战时一样,一无所获。罗斯福用租借法案和美军参战换取的战后资本,会在一无所获中化为乌有。

美国即无法开拓市场,也无法分享战后政治世界,美国唯一得到的就是几千亿美元国债和数百万伤残军人。对这个现实,美国人会像一战时那样普遍感到受到欺骗,是英国和欧洲让他们卷入战争,孤立主义会再次成为美国主流。之后,随着美国国内能源枯竭,海外市场受到中国挤占,国内经济衰退会令美国人意识到孤立主义错误,但为时已晚。

美国已经错过了构建世界政治格局的机会,慢慢的随着不利于美国的国际政治格局存在,会令美国耗尽财富,转而陷入全面衰退。“一个走向末路的美国,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