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54章 密洩

第254章 密洩(2 / 2)

“不知道局长会不会大发雷霆?”张博杰在忐忑不安中,来到715大街20350号,中央调查局门外,全副武装的哨兵仔细对轿车进行安检,每辆进入汽车必须接受严格检查。当哨兵用镜子检查轿车底盘时,张博杰凝视远处庞大的建筑群。灰色十九层调查局大楼,位于西北市外一片上百公顷森林正中。

几分钟后,张博杰停好车,穿过修剪齐整的草地,来到主入口,此处立着一块花岗岩,镶嵌铜制铭牌,刻写:中央调查局,五字上方有一个金龙拥宇徽章,徽章意味调查局触角覆盖地球。大楼入口防弹门两侧两名武装警卫目不转睛盯张博杰,令张博杰每次穿过大门时都有一种走进深渊的感觉,这里是中国情报界的心臟,隐藏无数的秘密。

拱状门厅内,用马赛克拼成调查局宗旨:无论和平或战争期间使中国在掌控全球信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墻上挂满巨幅照片,展现调查局杰出成就,杰出特工挂像永远只有一个黑色人形和代号。

张博杰知道,挂出的只是安全撤回国的杰出特工,是对他们功勋承认与表彰。如果墻上出现某人照片,只有一种可能,他或她已经为祖国付出生命。即便如此,他或她的功勋仍然不能得到公开表彰。在充满秘密的世界中,盖世功勋不可能被世人得知,甚至勋章永远都被收藏在大楼地下室某间檔案室内。

张博杰通过最后一道安检,警卫按动按钮,巨型钢门打开,张博杰在迷宫般走道里穿梭。大学二年级受到招募,工作八年,尽管已经成为其中一个机构负责人,但面对庞大机构,仍然只知皮毛。只模糊知道,调查局除本部外包括六个永久性军事基地,雇员四万余名,半数为特工,运转经费每年超过二十亿元,但调查局背后秘密,恐怕只有天知道。

中央调查局建立有最前沿间谍技术宝库,全球最先进的电子情报拦截装置,林林总总数千种间谍设备。中调局技术装备不光是帮助中国在军事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为中央警署和军事情报局、海军情报局等机构源源不断提供资料,帮助他们破获国内敌国间谍网、赢得战争,为政策制定人提供信息,以使他们面对堆积如山问题时做出明智决定。

张博杰的工作非常简单,是“家庭传统”的工作,中央调查局新闻处主任,表面上负责新闻发布,是局长倡导的“阳光操作”一部分。而新闻处真正工作是“舆论控制”。张博杰得益于对父亲多年工作经验的归纳整理,在舆论控制方面很有天赋,尤其是父亲在国内舆论界留下的关系网络,更令工作异常轻松。

就这样,张博杰占据调查局显要岗位,是每天早上必须和局长一起开会的五人之一。但工作难度极大,且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但对张博杰来说却像是荣誉奖章,因为继承了父亲未尽的事业。张博杰的脚步在大理石走廊里回荡,张博杰感觉今天气氛古怪,大家都紧张而敏感。张博杰一边思忖原因,一边来到顶楼,局长办公室。

张博杰到达局长办公室时,局长正在打电话。每次看到局长,张博杰都想不通,在中国甚至全世界,中央调查局局长石磊就是一个传奇。他一手创建调查局,将默默无闻的中国情报部门打造成世界上最庞大最有效的情报机构,掌握的资源与秘密足以推翻一个国家。但石磊绝不像掌握大权之人,如果在大街上,谁也不会把这个秃顶老人与中央调查局联系起来。

石磊挂上电话,招手示意张博杰进去。“博杰,请坐。”尽管局长声音平淡,但张博杰仍能感觉到局长是在强压怒火。“谢谢,局长。”张博杰一直很崇拜石磊,他与父亲极其相似,两人都其貌不扬,性格相近,而且都怀着忘我的爱国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尽量避免出风头,低调是他们的处世原则,但他和父亲却有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张博杰深知调查局与其说是中国的中央调查局,倒不如说是先生的调查局,局长对先生盲目忠诚一直都影响着调查局。父亲对总理的忠诚却是保守的,就像他面对诉讼时沈默的表现一样。父亲负责甚至创建了舆论咨询委员会,但另一方面,负责委员会十年后,父亲却有了新认识,“舆论意义在于监督公权,而非公权监督舆论。”当舆论咨询委员会慢慢朝“工具”方向发展时,父亲用沈默和牺牲导致委员会消失。

石磊摘下鼻梁上的老花镜,紧盯张博杰,“博杰,老板半个钟头前打电话,询问我,看报纸了吗?”局长一向以开门见山着称,显然局长是在质问自己。“29年来,这是我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新闻,你明白吗?”石磊异常严厉的说。早晨,老板的电话等于狠狠抽了石磊一耳光,耻辱!这是职业生涯的耻辱。

“局长,根据调查局与中央警署协议,《共同报》他并不在局里……”“借口,这是借口。”未等张博杰辩解,话就被局长打断。“博杰,如果你父亲和委员会仍在,这份新闻会在未上印刷机前被取下,根本没有机会发行,更不可能让我不知如何回答老板的问题。”石磊扬扬报纸,怒不可遏。

这是共和中国有史以来最大洩密案,但中调局局长,竟然毫不知情,如果不是总理提醒,甚至不知道共和国最高机密竟然外洩了,而且被堂而皇之登上报纸。“局长,现在并不是追究我或新闻处责任的时候,即便报纸所说全都真实,也没有任何机构需要为此负责。”张博杰扫了眼报纸,自己同样是凌晨被下属电话喊醒,报纸头版内容涉及严重洩密。

石磊打量张博杰,他是自己亲自选的人,调查局需要一个新闻官员,而他无疑是最合适的。他从张慎言处学习到很多不为人知的专业知识,自己也并不想追究他的责任。如他所说,没有人需要负责。正如猜测,他撇开责任的同时,又否认了一个事实。

“局长,如果追究责任,无疑表明记者推测正确,超级武器就不再是秘密。”尽管报纸上对超级武器言之不详,但张博杰从蛛丝马迹中猜出,超级武器的确存在,否则总理和局长不会如此紧张,这是一种可以结束战争的超级武器。

“谣言止于智者,谁会相信记者的推测呢?首先,他在国家檔案馆查看历年国家预算中,发现从共和25年至去年国务院隐藏120亿元的经费开支,而在国防部预算中发现国防部从共和22年起在新疆耗费860万元征用土地,而在国防部资产名录中,却未发现与之对应的基地或仓库扩建。

在新疆省土地管理局他发现,新疆省土地管理局先后将3.65万平方公里土地所有权移交给一家公司,而土地总价恰好是860万元,在他眼中这成了阴谋。他现在只能勉强把新疆两个太阳事件和国防部联系在一起,然后信誓旦旦的宣称,国防部掌握一种新型超级武器,武器投入战场足以结束战争,但,谁会相信呢?”

“你的意思是?”“很简单,一笑了之,像过去针对莫明其妙言论一样。相比记者凭空推测,人们更愿意相信专家学者不是吗?最权威的气象专家已经给出解释。”“但洩密的人呢?”“谁洩密了?”张博杰的反问让石磊一楞,是啊!谁会洩密呢?全中国知道武器存在的人只能呆在艾丽斯城,除了那里,全国包括总理在内知道武器的不超过12人。

谁都不可能将中国的杀手铜告诉记者,任由他们在报纸上胡说八道。也就意味着该死的记者,只是凭借查到的不明开支,察觉国防部在新疆非比寻常的购地,作出大胆推测。“父亲曾告诉我,没有永远的秘密,真正的秘密往往掩映在一系列公开消息之中,混淆视听是掩饰机密最好的选择。”“你拟个方案,我去见老板。”石磊深表讚同。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