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房间内,只有座钟的滴答声,屋外春雨敲打玻璃窗,发出细微声响。会议室中烟雾弥漫,铺黑色法绒桌布长桌两侧的内阁成员,静静的吸烟喝茶。所有人都心不在焉,这种情况在内阁会议历史上尚属首次。将手中几近燃尽的烟蒂按灭在铺细沙的烟灰缸内,瞅着一言不发的众人,司马率先打破异样的沈寂。“都说说看。”
“按照美方条件,停战断难让国民信服。”交通部总长陈祖燕第一个提出看法。“国民以其爱国心购买2000亿自由债券,对战争寄予厚望。如果接受美方条件,置国民愿望于何地?”陈祖燕张嘴就扣上一顶大帽子。所谓国民意愿只不过是借口,出身上海的陈祖燕反对的根本原因是美国人的条件距离华东财团谋求的利益差距过大,国民愿望与财团利益在政客口中划上等号。
“现在停战,对中国利大于弊,这一点大家并不反对不是吗?唯一问题是利益上划分,与中国希望的差距较大。”顾维钧说话时,司马用余光扫了眼陈祖燕,他果然点点头。陈祖燕并不反对停战,反对的只是得到的利益太少。“总理,能否达成这样一种协议?”陈祖燕继续提议。
“美国之间的差距,集中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能不能对比例进行调整,虽然美国承诺攻陷日本本土进行战争清算后会撤军,但这显然不可信。一旦不同意撤军,无疑等于引狼入室。即便按照协议,国防军会同步进军,但却无法改变美军进入日本的现实,与我国一惯主张的,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有违。”所有人不自主的点点头。
“但是,大家都明白,不可能阻止美国报覆日本。”顾维钧反驳。陈祖燕先前是为财团利益,现在的建议无疑是横生事端。日本是中美协议的根本,不可能绕开。“那么,顾总长是否能够保证,美军进攻日本后,一定会如约撤军?日本绝不能成为美军的前进基地,美国绝不能在日本设立军事基地或占领区,构成对我国的威胁?”陈祖燕声色俱厉。
“而且战争结束后,我国无疑将在亚洲拥有更多影响力,可以主导亚洲,甚至更远的地方,但是我们需要绝对权威,而不是权威受到挑战。假若,美国进军日本后,拒绝撤军,无疑将挑战我国权威。总理,请问届时,我们是否再次向美国宣战,还是接受现状?”陈祖燕态度坚定的反问。司马点点头,算是讚同陈祖燕的看法。
火奴鲁鲁事件,把日本送上绝路,同样的也把美国送上绝路。美国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打到日本本土报覆日本人,在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甚至公开对记者提到:打到日本后,至少会杀500万日本人,尽管他的“屠夫”言论受到外界指责,但华盛顿却出人意料的未加任何批评,麦克阿瑟只不过说出了美国人的心声而已。
中国不可能阻止美国登陆日本、报覆日本的决心,但中国绝不可能接受日本出现美国军事基地,最终,在波哥大达成妥协,时机成熟后,中美两国同路进军日本,美国人打仗中国人占领,解决了问题。但未来一定时期内,数百万美军在日本存在,却是不可能回避的现实,陈祖燕只是提出一个被大家忽略的现实。
“而且,共和中国自共和十四年起,以亚洲领袖居于世界,现在更为亚洲解放者、保护者。总理,如果中美共同进攻一个亚洲国家,对我国声誉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一些亚洲国家会看到中国出卖了亚洲国家,或许,这才是美国人乐见其成的。”中美秘密谈判,陈祖燕当然一无所知,但看到分割协议后,陈祖燕下意识将其与阴谋划上等号。
“现在中美还没有达成最后协议,这只是美国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接受需要讨论,而且我个人并不打算接受这个方案。”司马的话令与会众人不知所措。总理的态度让人迷惑不解,尤其是顾维钧更是如此。几小时前,顾维钧汇报时,总理甚至还提到,“如果可以这么结束,或许还不错。”怎么突然发生180度大逆转?
“立夫,有什么好见解,不妨说出来。”司马鼓励陈祖燕,这个一直被自己选择性忽视的交通部总长,过去几年中,一直致力于构建亚洲交通网络体系,体系初步成型,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
过去二十年在自己推动下,省际高速公路网开始兴建,目标是把中国主要城市都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高速公路改变了中国面貌,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可估量,在制造业和工程行业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乡村更加开放,省际高速公路改变了中国。
而陈祖燕利用战争特殊需求,依靠战时拨款在国内对旧国道、铁路进行改造的同时,在南洋、南亚协助各独立国家规划亚洲干线交通体系。亚洲干线交通体系又与中国公路、铁路交通网形成整体,最终依靠交通系统将中国变为亚洲中心。亚洲干线交通体系完全以服务中国为核心。以陆海空三种形式构成的交通体系,改变了南洋、南亚、中东社会生活形态,唯一区别是这些地区对中国开放,而中国对这些地区却是封闭的。
“总理,共和29年,曼谷事件发生后,你曾说过:自家孩子犯错,自有家长去教。”陈祖燕平静的说道,甚至忽视后果。果然他话音一落,立即引来攻击,“陈立夫,中国老百姓欠你的是不是?”“自己家长去教,话说的轻松,如果攻打日本,会死多少青年”。
司马同样难以置信的看着陈祖燕。所谓中美同步进军,不是中美协调作战,是“跟随行军”硬仗美国人去打,国防军进攻只是确保日本力量平衡。而陈祖燕的建议却完全换了调子,是中国抛开美国去打日本。“总理,诸位,进攻日本本土,并不需要中国力量,韩国、越南、亚洲都可以投入力量。进攻日本并不是为配合美国对亚洲的入侵。”说到:配合美国对亚洲入侵时,陈祖燕刻意加重语气强调。
“而是根据亚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作出:消灭极权、恢覆日本自由的决定,采取的适当军事行动。日本檀香山大屠杀,违背人类最基本道德底线,出于维护亚洲安全和日本民众自由需要,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不得不做出决定。亚洲民族自由并不仅局限于结束欧洲殖民统治,同样还要解放极权下的民众,甚至,极权政权对民众迫害远甚于欧洲殖民者。”
陈祖燕的言论,让司马膛目结舌,尽管一再强调:任何军事行动都需要冠以正义理由,共和中国的军事行动必须是正义事业,而非帝国主义侵略扩张。但他们对“光明正大”的理论思想体会不深,每次都需要点拨才能反应过来。谁曾想陈祖燕竟轻轻松松说出一番大道理。司马甚至感觉陈祖燕是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向外界遗憾的表示,军事行动是迫于无奈的选择。
“立夫,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煞有兴趣的看着陈祖燕,司马示意继续。
“合适时间,举行亚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议,由某个国家提出,对檀香山大屠杀反人类罪行进行谴责的提案,首脑会议通过决议,当然决议内容是广泛的,不仅涉及到檀香山大屠杀,同样涉及日本人权问题、民主问题及其它诸多问题。最终,要求日本接受亚洲安全委员会对檀香山大屠杀调查、公开普选等日本无法接受的条件,为军事行动铺平道路。”
“铺平道路?即便拉上仆从国军队,也无法改变以国防军为主力的现实,日本有多少军队?数百万军队,国防军会付出多少伤亡?少则几十万青年死伤,原本伤亡都是可以避免的。立夫,是几十万人,不是几十人,他们的爹妈把他们养了十八年才养成人,而你一句话,就让几十万青年到日本去送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