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71章 共同的利益与胜利

第271章 共同的利益与胜利(2 / 2)

“连长,照这么说,撤退不仅不丢人,大家还得谢谢他?”“谢不谢不知道,反正他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103师师长是谁?”司马盯着蒋百里,一字一顿的问。莫斯科城下风云骤变,差点吓出心臟病,一个下午国防军防线后撤20公里,一个师的防线全丢给红军。最令人愤怒的是,防线不是被红军攻下的,而是103师在一线突破后主动后撤,如果不是友邻部队拼命掩护,负责掩护全师撤退的351团就会全军覆没。友邻部队为了避免损失,同样后撤数公里到十数公里不等,加强防御。

“总理,103师撤退很果断,如果坚持损失会……”蒋百里强调103师后撤完全合理。“去他妈的蛋,现在离莫斯科只有59公里,任何撤退都不能接受。”激动的司马打断蒋百里,越到最紧要关头就越担心,尤其在莫斯科这个鬼地方,拿破仑、阿道夫,无一例外遭受失败,现在莫斯科任何不妙的变化,都足以让司马神经紧张。

总理的愤怒让作战地图室中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军事参谋处和参谋部十几名将军莫名其妙,没想到总理会因为小小的战术撤退而激动。蒋百里脸色一变,“总理,参谋部已经认同103师撤退。”

“总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给大伙提个醒,越逼近莫斯科,红军抵抗就越强。与当年喀山不同,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朱加什维利的反攻,看似成功,但却消耗了手中为数不多的力量。”冷御秋笑呵呵劝说总理。总理军事参谋处的存在很微妙,因为大多数是老将的缘故,所以往往起到居中协调国务院与国防部、参谋部关系的作用。

“总理,即便103师不撤退,我也会命令撤退。野战中消耗一个敌人,攻进城就会少一个敌人。苏联人看似反攻得手,可至少损失八万人,而且……”蒋百里走到作战地图前,拿起图桿划了一下,“103师原本是我们突出部,但现在却成为苏军突出部。为了巩固战果,苏联人攻克防线后,向这里派出了一个精锐集团军……”

随着蒋百里的解释,激动的司马慢慢平静下来,认可了军方的解释。相比城市作战,国防军更擅长更希望牺牲小的野战,梁讚巷战一个月,苏军仍然牢牢控制半座城市,每攻下一座大楼,都会付出十数人伤亡,参谋部希望在野外歼灭苏军主力,而不是巷战。

“总之,朱加什维利兵力有限,每派出一个师,城内防御力量就会减少一分。苏军反攻代价更高,截止下午,外围已经歼俘敌超过56万人,朱加什维利的战略预备队,会在无用的反攻中耗尽,攻占莫斯科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什么时候拿下莫斯科……”话说一半,司马突然打住,盯着作战地图沈思。“攻占莫斯科无异虎口拔牙。朱加什维利在苏德边界还有150万军队,百里,把突厥斯坦第十三集团军调到……”蒋百里反对。“总理,十三集团军是战略总预备队,驻扎突厥斯坦是为威慑德国人。如果将十三集团军调往俄罗斯,突厥斯坦就只有二十一集团军,如果……”

“放心,德国没有惹咱们的勇气,再说,十三集团军调走后,可以从国内或中东补充部队。十三集团军作为战略总预备队驻突厥斯坦距离太远,万一发生意外,会很仓促,就这么决定。”尽管蒋百里反对,但司马还是一意孤行,作出决定。

“百里,我看行,把第六集团军从中东调到突厥斯坦,第六集团军只比十三集团军少两个军而已。不过,第六集团军有四个重装师,质强补量。”为了避免蒋百里和总理再次产生争执,冷御秋连忙补充。“就这么定了,百里!下命令吧!”建议得到冷御秋同意后,司马下定决心。“好,”好吧!”尽管不太情愿,但权衡利弊后,蒋百里还是点头同意了。

毕竟部署在伊朗和中东的第六集团军一直都是个摆设,至今英国人没有任何回应,英国人根本没能力在中东发动反攻。抽走第六集团军后,中东战场上兵力对比,国防军仍然处于优势。

望着燃烧的坦克,遍地尸体,华西列夫斯基无奈嘆息,23万人牺牲,最后一刻仍然功亏一篑。“元帅同志,这是中国入侵以来,苏联最大的胜利。”“或许是最大的失利。”华西列夫斯基心里暗道。

原计划是包围中国103师,迫使中国军队延缓对莫斯科的包围,争取时间调动边界生力军一举击溃中国军队。但中国人果断后撤令计划成为泡影。莫斯科局势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更加恶劣。反攻中损失的军队不是民兵和乌米扬诺夫近卫娃娃军,而是红军精锐。

“元帅同志,朱加什维利同志发来贺电,祝贺您取得成功。”扫了一眼贺电,华西列夫斯基将电报塞进口袋。朱加什维利只看到反攻成功,当得知103师撤退后,朱可夫直言不讳道:看样子,莫斯科是守不住了。“但愿今年会再下一场大雪。”华西列夫斯基和大家一样,将击退中国人的希望寄托于天气了,冬天的严寒和暴风雪曾多次拯救过俄罗斯。

“愿上帝保估。”无产者、唯物主义信奉者,朱加什维利显然不会将希望寄于上天。此时,朱加什维利正在办公室中接见一位客人。“我们已经取得局部反攻胜利,未来同样的胜利会不断传来。很快,当冬天到来后,在英勇红军反攻下,莫斯科包围将会被打破,中国侵略者将会被击退。”

朱加什维利演讲时,端坐在沙发上的中年人一直保持微笑,直到朱加什维利说完他臆想的胜利后,中年人才微笑着递交一份文件,“我们希望这份文件可以为我们带来共同的利益与胜利。”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