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腾露出微笑,担心又有什么用。另一方面,李慕腾相信陆军兄弟,定会击退德国人,解放莫斯科。到那时自己和她……李慕腾盯着用小刀小心翼翼分割面包的女孩。多年因营养不良,导致她身材瘦巧,或许以后可以养胖些。“轰”剧烈爆炸令失去玻璃的窗户震颤不已,李慕腾见塔吉扬娜充满恐惧,便走过去轻轻抱住这个浑身颤抖的女孩。
“别怕,很快就会结束。”“但我弟弟……”塔吉扬娜无力的依在他怀中,找到久违的安全感。想到弟弟,泪水顺着塔吉扬娜脸颊流下来。“没事,他一定不会有事。”李慕腾劝慰怀中女孩,尽管这句话他自己都不相信。
炮击刚结束,伊得诺夫便趴在战壕边沿向外观察,中国人的坦克都涂成黄绿相间的迷彩,楔形炮塔不停转动,庞大的坦克正缓缓朝阵地冲过来。坦克后紧跟端自动步枪,猫腰前进的中国士兵。不远处,指挥员打手势指挥士兵准备反坦克手榴弹,然后喊道:“尼古拉维奇。”伊得诺夫大吃一惊,只见一个穿不合身军装的小个子,站到指挥官面前。
当指挥员把反坦克手榴弹塞进他手里时,伊得诺夫看到,尼古拉维奇脸色比雪还白。看着跳出战壕的尼古拉维奇,伊得诺夫心里为他祈祷。尼古拉维奇比自己小两岁,只有12岁,提手榴弹在弹坑间穿行,1公斤重的手榴弹对他而言过于沈重,拖累速度,但幸好,矮小的身形可以轻易隐没于弹坑,一步步逼近坦克。
显然中国人发现了企图接近坦克的小个子,端起自动步枪,不断朝尼古拉维奇隐身的弹坑扫射。接着,伊得诺夫看到掩护坦克的中国兵甩出数枚手榴弹,其中一枚准确扔进弹坑,爆炸的同时,弹坑里传出惨叫,伊得诺夫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看到尼古拉维奇被炸飞的景象。
“伊得诺夫”指挥员毫无情感的点名,听到自己的名字,伊得诺夫身体颤抖,轮到自己了。“伊得诺夫同志,炸掉那辆坦克,明白吗?”“是,指挥员同志。”接过反坦克手榴弹,伊得诺夫浑身颤抖,恐惧充斥伊得诺夫脑海。一瞬间,伊得诺夫想扔掉手榴弹逃跑,但看到指挥员冰冷的眼神,伊得诺夫连忙抓起手榴弹跳出战壕。
子弹从身边嗖嗖飞过,伊得诺夫加速前进,跳入一个弹坑。背靠着弹坑,伊得诺夫清楚感觉到重型坦克压得地面颤动。“苏联士兵们,请不要做无谓抵抗,中国军队配合俄罗斯帝国近卫军,帮助实现国家统一。我们的敌人是朱加什维利和苏维埃政权,而不是伟大的俄罗斯人民。”
伊得诺夫清楚的听到劝降,伊得诺夫耳中劝降显得异常诱人,或许应该投降不是吗?但想到家中姐姐,伊得诺夫连忙打消投降的念头,如果投降,姐姐就会成为人民的敌人,然后被内务部处决。扫射在弹坑边缘的子弹扬起的灰土落在伊得诺夫脸上,吓的伊得诺夫缩回身体,尽量将身体压缩到弹坑深处。
这时,又一阵子弹扫在弹坑边缘,子弹来自反方向,是苏联阵地发射的,指挥员在提醒自己立即冲锋。极度恐惧的伊得诺夫尖叫着站起来,挥舞手榴弹朝几十米开外坦克冲去。一瞬间,几个冰凉的物体钻进身体,摔倒在地的同时,一股腥热涌到喉咙,强撑身体想站起来,数枚子弹再次射穿他的胸腔,整个人软软瘫倒在地。
“很快就会结束。”感受到北方吹来的寒风,刚从帐篷中走出来的战士紧紧衣领,虽然有羽绒背心,但他没穿,羽绒背心是空军运输机紧急空运来的,所有官兵一人一件,尽管战友早已换上,但现在显然不是穿的时候,要不然等天气更冷了,还没领到防寒服,日子只会更难过。
“李老大,看我改的棉裤。”不远处,一个战士向同僚炫耀用旧睡袋改缝的棉裤。尽管天气还不算太冷,但战士却在军官发动下,充分利用现有物资,千方百计制做御寒服装,迎接不久后的第一场雪。过去几天,有上千架运输机向这里空运物资,而且国内动员一切运输力量,但谁也不敢保证后勤供应会很快恢覆正常。
虽然食物、被服供应充足,但长官出于有备无患的心理让大家作好准备,任何人都不想重演喀山之败。此时,更多战士在挖防寒地堡,一个半月激烈交火,摧毁绝大多数建筑,冬季即将来临,保暖棉帐篷迟迟未到,大家不得不挖地窝子,迎接寒冬。俄罗斯冬天,没有热风机供暖和棉帐篷,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一晚上,生龙活虎的战士就会变成冰棍。
当战士为越冬忙活的时候,距离莫斯科200公里,一座曾为苏俄高层官员疗养院的前贵族庄园草坪上,两名换上大衣的军官在草地上渡步。“看来,很快会降温。”张镇国忧心忡忡,作为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官,必须为6个集团军,400万国防军将士安全负责。
“元帅,空军已经空运了8.654万吨防寒被服,虽然不能算供应充足,但至少可以保证前线官兵绝不会穿秋装打仗。”王家政让元帅宽心。原本进展顺利,但谁曾想……意外总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我们已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车辆,从俄罗斯经公路运输的物资正源源不断……”
“俄国破路,汽车一小时30公里都是老天保佑。为保障通行,5吨卡车只能装2吨物资,公路只能应急。物资储备仅能满足24个战斗日所需,一臺取暖机一小时需要多少油?光部队取暖用油,就是个天文数字。总不能让士兵不要用取暖机,除非……”“所以,联勤司令部压跟就没运来取暖机。”最近,运输到的物资中压跟没有取暖机的影子。
张镇国破口大骂:“那群混蛋,不知道莫斯科冬天有多冷。”任何一名前线将帅都会抱怨联勤司令部,后勤无论如何努力,永远不可能满足前线将帅和官兵的需求,即便和平时,亦是如此。“如果我还在西北,一定把联勤部的人送进冰库,冻十天半个月。”“元帅,你并不在西北,不是吗?”王家政轻轻回应。
王家政突然想到战争结束后,元帅的未来。要么继续服务军界,以国防部长之类要职退休。要么投身政界,以元帅脾气,显然不适合政坛。总理之所以将元帅安置在突厥斯坦,除了他的忠诚,更重要的是想借突厥斯坦特殊环境保全元帅。“有时候,置身其中,就要漠然无视。”张镇国莫名其妙的说。“元帅,你是不是说……”王家政话只说了一半。
元帅副官尽管只是名中尉,也知道参谋们的私下谈论。得知德军突袭,大都先长舒口气,然后多少感到难堪。司令部多次向参谋部提出,要加强侧翼防御,谨防德军军事冒险。但西北却要求俄罗斯方面军,必须毫无顾忌的向苏俄展开大纵深军事进攻,无需担心侧翼。甚至司令部情报部门侦知东方占领区德军异常集结,西北命令仍旧是:保持对德谨慎防御。
显然1917号认为德军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1917号面对多方情报表现失常,令人疑窦丛生,毕竟1917号从未轻视敌人,但此次,表现甚至可用愚蠢来形容,谨慎与小心全无。甚至总理表现亦出人意料。总理接到德国进攻消息,表现出的震惊说明非常出乎总理预料。但总理为什么会对诸多警告一无所知,甚至默视?没有人知道答案。
“我们必须克服困难,行动绝不能放缓或停止,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