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304章 悲壮的决择

第304章 悲壮的决择(2 / 2)

波兰国内军在作战上不受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指挥,直接听命伦敦流亡政府,在流亡政府中地位相当高。国内军首任战时司令索松科夫斯基将军是波兰军队当中仅次于首相兼波军总司令西科斯基的第二号人物,曾经是流亡政府首任总统人选。后来西科斯基飞机失事,由科莫罗夫斯基继任波军总司令。

正因如此,德国驻波兰盖世太保和军事情报部门,一直密切关註并打击流亡政府的国内军,这是唯一能够威胁到德国对波兰统治的地下抵抗力量。

“地下军武器装备如何?”“10%至20%部队配有武器,弹药和军需品严重缺乏,仅够2至3天战斗之用。虽说力量有限,但是必须考虑到,大起义爆发,届时会有数十万华沙志愿人员参与其中,像救护队、灭火队和炊事组织很有可能参加到起义中。”尽管将军对自身力量颇为自信,但冯佩斯上校仍然尽职尽责直言不讳。

“将军,华沙德军只有1万5千人,虽然装备精良、弹药充足,配备有坦克、大炮和飞机,而且可以得到有效增援,但是将军,3年前,犹太人在极端劣势之下,在犹太隔离区同样发动大起义。中国人已经逼近华沙,为了以主人身份迎接中俄联军,确保波兰未来独立,科莫罗夫斯基和伦敦的流亡政权一定会不懂代价发动起义”。

佩冯斯上校的肯定,让施塔赫尔哑然失笑,“上校,波兰不会倔强到牺牲一代波兰人为代价发动起义。中国人、俄国人,都不会给效忠伦敦的军队任何支援。如果波兰人起义,中俄反倒会利用德军消灭起义者。如果华沙起义,我敢保证,中俄两军会停止进攻,届时在东线至少可以赢得时间。”施塔赫尔脸上笑容突然一敛,“我们比波兰人更需要起义。”

“现在,就是现在,国内军必须立即起义。”在华沙一间剧场地下室内,身穿便服化名博尔的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斩钉截铁道。“两月来,在中俄联军进攻下,德军在白俄罗斯连遭失败,25个师被歼,3周内后退500公里。紧接着,在布格河和维斯瓦河间又遭失败。德军缺乏预备队,已不可能夺回东线主动权。

中俄联军在人数、装备和士气方面都占绝对优势,很快能渡过维斯瓦河,占领西岸,继而向奥得河进军。维斯瓦河中游,柯尔托斯基元帅指挥的俄罗斯皇家近卫军第三集团军拥有绝对优势,步兵为3.5:1坦克和大炮为5:1德军处于绝对劣势。张镇国元帅率领的第一集团军群已经兵进捷克斯洛伐克,德军东线败局已定。”

尽管并不喜欢柯尔托斯基这个有伯爵头衔的俄罗斯元帅和俄罗斯军队,但科莫罗夫斯基却清楚的知道,俄罗斯第三集团军猛打猛攻,为华沙起义创造良机,波兰光覆时机已到。

“现在,面对中俄联军进攻,德军面临两种选择:或者主动放弃维斯瓦河和华沙,或者拼死保卫维斯瓦河,为华沙而战。”伦敦任命的国内军总司令科莫罗夫斯基扫视国内军高级指挥官,尤其沈思不语化名蒙特尔的华沙地区司令克鲁西尔上校。

“无论哪种情况,国内军都应在适当时机进攻华沙德军,从而使国内军作为主人迎接中俄联军。我已经得到伦敦流亡政府副总理杨科夫斯基同意,原则上决定在华沙进行战斗。同时临时政府还将决定提交波兰地下议会,并得到议会批准。”克鲁西尔上校沈思不语,作为华沙地区司令他清楚,华沙国内军力量与德军悬殊,一旦……

“蒙特尔司令官,我们必须立即发动华沙大起义。现在,德国人让所有波兰人去挖战壕,抵御俄罗斯人,起义时机成熟。用华沙大起义向全世界表明,波兰不是在俄罗斯人、中国人手中,而是掌握在波兰人手中。如果计划成功,就能在政治上迫使俄罗斯人承认自由波兰,承认流亡政府合法性!起义是场赛跑,独立波兰与被奴役波兰之间的赛跑。”

科莫罗夫斯基表情凝重,他当然知道,起义者需要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但为了波兰独立与荣耀,必须不惜代价。波兰是东中欧的走廊和跳板,俄罗斯希望波兰政权是友好的,起码是不怀敌意的,因此成立波兰国防军外,还建立波兰国家解放委员会,包括民运分子、流亡贵族、波兰工人党、社会党、农民党及各界代表,解放委员会直接威胁临时政府。

4月26日和27日,中俄两国与波兰国家解放委员会签署协议,决定以1919年协约国划定的“寇松线”确定波兰东部边界。协议规定,联军进入波兰国境后,交战地区最高权力由联军总司令掌握,解放区权力则归波兰国家解放委员会,然后由该委员会创建波兰新政府,整编波兰军队。为配合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中俄都委派高级官员作为代表。

另一方面,为宽慰波兰社会各界,4月27日,中俄外交部门发表声明,强调联军目标是:帮助波兰人民摆脱德国侵略者枷锁,重建民主、独立、自由、强大的波兰。

“尽管中俄口口声声宣称,将波兰视为友好主权国家,两国不打算在波兰设立管理机构。但中俄除波兰国家解放委员会,对包括伦敦波兰流亡政府等其他政权机构,都不予以承认。如果不能抢在中俄联军占领华沙前,宣布波兰流亡政府在华沙恢覆权力,波兰将受中俄奴役,我等争取的与其说是解放,不如说是波兰独立与自由的最后一线希望。”

科莫罗夫斯基的言语充满悲壮。数百年来,波兰人一直期望国家强大,恢覆从海到海的国土,但却只能在大国夹缝中,求得生机。地下室内众人满怀悲愤,包括沈思不语的克鲁西尔。大家清楚,坐等俄国人“解放”, 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只是主宰者由德国人换成俄国人。不如趁俄国人尚未到来孤註一掷博一把,赢得恢覆祖国独立和自由的一线希望。

“乘德军即将撤离华沙之际,发动华沙大起义,必须集中兵力攻占华沙政府大楼,宣布恢覆波兰流亡政府权力。”科莫罗夫斯基补充道。“司令官,是否应该在全波兰发动起义?如果在全波兰发动起义,届时,将会减轻华沙起义难度,毕竟德军需要在各地镇压起义,而且是否应该与中俄取得联系,获得支援。”克鲁西尔上校建议。

“完全没有必要,克鲁西尔上校,如果在全波兰发动起义,就会便宜进攻的中俄联军。卡廷之后,即便是死去一百万俄罗斯人,我也不会流一滴眼泪。”科莫罗夫斯基毫不犹豫否决了克鲁西尔上校的建议,华沙起义筹备是背着中俄秘密进行的,起义不是为了驱赶德国人,而是为了抢在中俄联军前解放华沙,夺取战后波兰领导权,通知中俄只会适得其反。

“最多2至3天,气数已尽的德军就会一败涂地。发动起义后,能以最小的伤亡迅速拿下华沙。为了不妨碍德军西撤,我们必须要留下重要的交通枢纽,包括维斯瓦河上几座十分重要的桥梁。我们目的不在于杀伤德国人,而在于夺取华沙。现在,我们必须完成使命,一个自由的波兰人的使命。”科莫罗夫斯基环视周围的年青人,“要么光覆祖国,要么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殉葬。”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