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遗竖起三根指头。
??秦博大吃一惊:“三百钱?!”
??李遗点头。
??“怎么会这般贵?”
??三百钱自然不是吴国的大泉五十,也不是汉国的直百钱,而是实实在在的五铢钱。
??事实上,往来汉吴之间的商队,在很多时候,宁愿收汉国的直百钱,也不愿意收吴国的大泉五十。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年汉国早就不铸直百钱了,价值是实实在在的。
??但吴国的大泉五十,那可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薄,里头甚至还掺着大量的铁,质量极差。
??而在南乡交易所,各类大宗物资的价格标准,五铢钱就是唯一的价格标准。
??倒卖各类物资的老油条们都知道,前些年坊间流传有一个传言:
??那就是无战事时,粮食不得涨过两百钱。
??因为过了两百钱,百姓就可能有人在挨饿。
??过了三百钱,就会开始出现真正的饥馑。
??当然,这两年已经有了变化。
??粮价比前些年似乎要高一些,常常在一百七八十钱浮动,到达一百九十九钱的也有。
??这并不代表着大汉百姓肚子饿,相反,这几年不少百姓家里的存粮,比十几年前多得多。
??为什么粮食会涨价?
??一是因为朝廷对粮价的保底,保护百姓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因为南中那边的铜矿开发得越来越多。
??但不管怎么说,粮价到达三百钱,就已经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若是蜀中本地的粮价已经高达三百钱,那再加上运到荆州的费用,成本只怕是要到四百多钱了。
??想到这里,秦博的脸色就难看了起来。
??毛料专卖,按计划是后年才能有货;
??红糖专卖,必须要找到新的甘蔗来源,粮食的供应是前提。
??如此说来,到手的三件大功岂不是要飞走了?
??自己此番出来,正是因为朝廷上下皆视校事府为眼中钉,若是不能及时拿出成果,巩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谁知道后头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君,吾听闻,蜀地粮价一直不高,怎么会突然就涨了这么多呢?”
??秦博有些焦虑地问道。
??若不是冯明文在凉州那边,秦博就要怀疑小文和是在玩自己,或者是想趁机提价。
??“不瞒秦君,这些日子,有从北边和西边来的人,要买一大批粮食囤着过冬,所以粮价这才涨了许多。”
??“北边?那不是魏……”说了一半,他又觉得不太对,汉人怎么可能卖粮食给魏贼?
??还有西边?
??李遗咳了一声:“是羌胡。秦君,你有所不知,我大汉视汉夷如一,这些年,不少胡夷跟着得了不少好处,好不兴盛。”
??“所以手上也是有不少好东西,胡夷嘛,不善耕种,这眼看着就要过冬,可不得赶紧把养了一年的牛羊换成粮食……”
??秦博一听,顿时就瞪大了眼。
??还有这等事情?
??汉中怎么起来的?
??南中鬼王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你当我真不知耶?
??我才从凉州回来,你知道伐?
??知道那边一头两脚牲口值多少钱?
??现在你跟我说汉夷如一,胡夷兴盛,居然还能炒粮价?
??入你阿母咧!
??只是秦博看着李遗脸上没有一丝作假,而且这等事情,只要去打听一下,就能打听出来,根本没办法隐瞒。
??这让他又有一些狐疑:莫不成当真有这么巧?
??李遗心里却是笃定得很。
??没错,这一回粮价上涨,背后确实有兴汉会的影子。
??但白手套确确实实地胡夷的头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