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703章 立规矩(2)

第703章 立规矩(2)(3 / 5)

赵煦在现代留过学,看过无数史料。

上上辈子,更曾君临天下十余年,哪里不知道这些大宋士大夫的秉性?

一个两个三个,在评论、抨击别人的时候,都是大义凛然,仿佛正义化身。

但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是蝇营狗苟,想方设法的捞钱。

一个个在家乡,都是豪宅高屋,良田美园。

不信的话,可以去洛阳看看。

看看那一个个旧党元老、宰执所营建的奢华园林。

赵煦看着静悄悄的殿上,叹道:“祖宗之制,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中书舍人本职,乃掌朕言,受朕命,出纳文字,草制词头!”

“虽有‘事有不当’或‘除授不妥’等条件,可封驳词头……”

“但是……什么时候,中书舍人可以仅仅因为‘风闻某某为官如何’,就拒绝草制词头了?”

“此御史之职也!”

“若中书舍人,从御史之职,御史又该做什么?”

苏辙、曾肇只能是乖乖匍匐着,立正挨打。

张方平和苏颂则对视一眼,颔首点头。

甚至在心中暗暗赞了一句:“骂得好!”

为什么?

皇帝肯骂人就说明是愿意原谅你的。

最可怕的是骂都不骂!

就像李定李资深,直接下狱论罪,然后快速审理,迅速落锤。

可怜一位待制级的重臣,距离两府只有一步之遥的士大夫,就这样被打落云端,贬去了英州,最终病死于英州。

哪怕李定是新党的人但旧党大臣们每每想起此事,都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赵煦继续道:“朕尝读书,见尚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道罔不亡!”

“自古以来,多少功业,便因乱而亡!”

“大宋祖宗创业,鉴古今得失,定君臣条贯,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于是掩有今日!”

“朕绍烈圣之弘休,承祖宗之基业,即位以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常恐因朕之不德,以羞皇考之圣德……”

这话一出,不止是苏辙、曾肇了。

张方平和苏颂也都跪下来,口称有罪,乞请降罪。

没办法。

赵煦的话,政治上太正确了。

赵煦摆摆手,让冯景下去,扶起张方平与苏颂。

这才接着道:“朕在宫中,常问左右宫外之事,也常常聆听士大夫之议论……”

“可最近数月以来,朕常常听到,有人言,宫外某位大臣,大发厥词,说什么‘两府大臣,应该多多往来……’,还讲什么‘谏院与御史,理当同气连声’云云……”

“尤其是朕当众宣布昔在皇考御前,所立三誓后,士大夫大臣中,类似的议论就越来越多了。”

苏辙、曾肇,听着瑟瑟发抖。

因为他们都参与过类似的讨论。

这也是大宋士大夫们的特点。

一掐脖子就翻白眼,稍微放松就得意忘形。

当年,乌台诗案前,苏轼这大胡子,甚至敢直接在给赵煦的父皇谢恩表上写: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要换了弘历,就这一句话,苏轼全家现在应该已经和赵煦差不多大了。

而这,只是苏轼当年阴阳怪气的嘲讽朝廷的文字里,程度最轻的话。

乌台诗案后,这些家伙总算老实了些,不敢再随便议论、阴阳怪气了。

而如今,随着赵煦放宽言论。

思想文化界,固然得到了发展空间和发育时间。

但,各类小丑,也随之开始翩翩起舞了,各种妖魔鬼怪,也都跳了出来。

旧党的人,开始公开讨论,恢复仁庙明道之制,允许两府大臣往来,甚至允许宰相兼任东府枢密使。

同时,这些家伙还盯上了台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