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比契丹人、奚人还忠诚!”
好在,他在现代也见过类似的事情,已经习惯了。
……
翌日,三月丁巳(初十)。
元祐三年礼部试,正式开始。
一大早,数不清的士人,便已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地。
今年是科举大年!
去年秋闱,都堂定议,天下州郡解额共为六千三百二十五个。
看着很多?
但是,这些解额可不是天下军州平均分配的。
依制,大宋发解试有别头试(二代衙内特别考试)、锁厅试(现任官员特别考试)等给二代和体制内官员开辟的终南捷径。
所以解额得先紧着他们。
只有二代衙内和现任官员分完,才轮得到其他人。
此外,熙宁变法的时候,也在发解试名额上砍了一刀——依三舍法,太学每次科举,当有解额三百。
所以,可供州郡发解试分配的解额,通常不足总解额的七成。
换而言之,其实去年秋闱,天下州郡可供分配的解额只有四千五百多个。
而大宋天下二十三路,军州二百余,有一千两百多个县。
平均下来,一个县还分不到四个解额。
也就是说每个县最多只有四个进京参加官员考试的名额。
但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不能看平均。
人有贫富,地有肥瘠,教育自然有高下之分。
有的州县,每次发解试能有数十个解额。
而有的州县,甚至连一个解额都没有——比如崖州。
今年科举也不例外。
很快的,开宝寺前就挤满了士子。
一眼望去乌泱泱的。
来自天下州郡的士子们,操着各种口音,一时间开宝寺前的街巷,嘈杂不已。
但,围观者还是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这些士人的籍贯——因为,所有士人,都是按照路为单位,由官府派遣的官吏集中在一起。
而在这些官吏手中,举着旗牌。
旗牌上写着所属士人的籍贯。
于是,有心人很快就能通过眼睛,观察到大宋天下二十三路教育的强弱。
最强的,自然是东南六路!
放眼望去,举着淮南、两浙、江南西路、、江南东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旗牌的官吏是最多的。
福建路的旗牌也不输东南六路。
京畿诸路的旗牌,也有不少。
但河北、河东的旗牌,则已经有些稀稀拉拉了。
而其他诸路的旗牌,就得认真去找了。
诸路士人,最引入瞩目的,莫过于聚集在一块‘熙河路’旗牌下的士子。
实在是聚集在熙河路旗牌下的士人们,虽然穿着士人的袍服,但他们的样貌却明显不是汉人的样貌。
哪怕那几个长得像汉人的,也明显有着胡人的特征。
此外,他们的皮肤显然是曾在太阳下暴晒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