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复设置完的那一刹那,宁筱曦把自己整个人扔在了床上。心里乱糟糟的。
不留恋?不犹豫?不纠结?骗谁呢!
六年的时光,没有恋爱,没有生活,没有其他兴趣爱好。这份工作,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她曾经以为,她会在这条康庄大道上飞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直到——老板命令,让她必须亲手开除一个那么努力那么勤奋的小姑娘。
那个小姑娘多么像曾经的筱曦,因为想要变得更优秀,所以每天在空调都已停止送风的办公室里熬夜,做项目,写文档,准备培训资料。总是精益求精地多做一点,达成了很多超预期的目标。
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层出不穷,改变了行业的业态,原有成熟的获客体系被瓜分得七零八落。其他的竞争对手,都已经在尝试新的方法和模式。
而合规严厉又业务僵化的百年外企,还自觉高人一等,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渐渐被动挨打。
那个小姑娘,只是在业绩和deadline的双重压力下,为了维护获客渠道,不得不在夹缝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结果,因为是首次尝试,不小心引发了客户投诉。
偏偏,这个客户,是某个监管部门领导的亲戚。
小概率的试错风险,却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小朋友只是因为想要做得更好,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私下和客户说了几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可是却连一个改正的机会都不配拥有。
那一刻,筱曦突然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
难道,事情的因果原委是非曲直,一点都不重要吗?
难道,就没人想过怎么去解决根源问题吗?问题不解决,光开除员工有什么用呢?这次开除了她,以后呢?还要开除所有人吗?
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难道,只有毫不犹豫地亲手开掉这样一个努力勤奋的员工,才可以证明她宁筱曦更加成熟,理智,忠诚,“政治正确”——有成长为中高层管理者的潜力吗?
其实,她早就开始怀疑这一切了。
从管培生计划里毕业之后,宁筱曦从最初一个人干,到带一个新徒弟,慢慢地到1年前她真正走入初级管理岗位,独立管理一个10个人的产品营销团队,同时,她进了高潜计划,开始参与中层管理会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离具体的事情越来越远,不停地帮部门老板做着汇报ppt,分析各种各样的报表,每天在不同的会议里疯转,听不同的人讨论很多的问题,却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很多人羡慕她,以为她获得了老板的青睐,有了更多在高层领导面前曝光的机会。
但实际上,这种会议里,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角落里旁听,仿佛一个隐形人。但正是这种旁观者的位置,让她亲眼看到了大老板们如何用“政治正确”的语言,打着“战略”的旗号,互相推诿,彼此制衡。
似乎,没有人在乎真正的去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人想的,都是怎么保护自己。
如果高潜计划的尽头,就是成为这种人,那么这人人羡慕的机会,有什么意义?
筱曦越来越迷茫,她隐约地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出错了。可是她被挟裹在浩浩荡荡的洪流里,停不下来,抽不出身,看不明白。
她知道自己需要按个暂停键,认真思索。
可是她一直下不了决心。
那么多年的付出和积累啊,多少个晨昏颠倒的日子,多少次的努力地走过一个个关卡,好不容易才得到这样的机会,难道真的,就放弃了吗?这一关,真的就过不去吗?难道自己,真的太幼稚了吗?
直到——为了给小姑娘求情,她被大老板严厉地训斥了一顿,而她一时没有控制住心里的不甘和不服,说了那几句不成熟的话。
那一刻,宁筱曦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心里压抑了太多的困惑与迷茫。
她一路狂奔,却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开始。
而这个契机给了她按下暂停键的勇气。
她决定暂时离开那个熟悉的环境,摆脱掉日常的影响,好好地想一想未来。
还有什么,比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山野更能让自己清醒的呢?
在这里,她无需顾忌别人的看法,营造那个精明强干的职场形象,身上也没有“高潜人才”的标签,更不是什么人的下级,什么人羡慕嫉妒的“榜样”。
她就是她,宁筱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