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筱曦当然不会告诉山青,当初,在去往香格里拉的车上,邹峰给大家讲高反注意事项的时候,也是这种危言耸听的腔调:“给大家几点能保命的建议,听好记住。”
呵,难怪那个时候觉得他那么有大将风度。
散会以后,宁筱曦回到座位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思路。
“保命建议”里,有两条跟她相关,一个是定价模型的升级优化,另一个是客户价值增长运营中台的搭建。
一听到这两点,宁筱曦就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因为这意味着,她和邹峰配合,已经悄无声息地打了一场伏击战。
对陈铎生和王凯旋的伏击战。
邹峰利用投资人的目标正面施压,而宁筱曦已经带着纵队迂回到了侧翼,形成了对陈铎生的包抄态势。
在过去的三周里,趁着陈铎生陪着邹峰面见投资人,无暇细想的机会,宁筱曦已经挑了几颗最重要的珍珠,迅速地提了需求,过审,安排了技术资源,开始开发了。
当然,每个项目提审的时候,她都想了个充分的理由——对陈铎生有利的理由。
比如,为了更加精准地监控和测算客户价值,她必须改造最核心的账户核算模块——这个模块,其实是盈利这辆车的核心发动机。
宁筱曦提交项目申请时,给陈铎生的理由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持王凯旋获客投放的效率,账户核算模块里必须增加自定义参数的功能。
这样,以后每出一个新产品,只需产品团队自己设置参数和计算公式即可,而不是总得等待技术部门额外开发一套客户账户测算方法了。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新产品投放获客的速度。
那是当然:自定义参数嘛,那就是说,以后宁筱曦就可以自己定义客户价值参数了。
只这一点,将来就能把王凯旋的获客策略拿捏在了手里。
以后,参数和数据摆在那里,王凯旋很难再找来赔钱的客户充业绩了。
宁筱曦第一周入职时遇到的那件运营指标异常的事情,其实,本质上就是这种问题。
——王凯旋的源头不把关,后续的客户转化就很差。在部门例会上还甩锅给了罗存浩和陈晶,说好不容易找来的客户,都因为宁筱曦团队运营的差,才没有转化成功。
以后不会了。有了这套参数,再加上其他的几颗珍珠,谁的问题,会一目了然。
而早在项目前的需求讨论阶段,宁筱曦就突然发现了,这个项目,吴凡的开发团队也很开心很欢迎。
一方面是因为,这对技术要求更高,有挑战,真的是个从本质上升级换代的事儿。开发人员特别来劲,一个个跃跃欲试。
另一方面是因为,只要这一次成功了,那将来还会一劳永逸地省掉所有那些重复搬砖的低价值开发工作,节省了他们好大的人力!
所以,这个项目评审的时候,她意外地获得了额外的支持——来自吴凡团队的支持。
陈铎生当然也没什么反对的理由。他人当时再外地,在电话会议上,他甚至觉得挺好,顺水推舟特别痛快地就批了。
只是,这事说着容易,干起来其实很难。
因为,产品和客户的组合看上去千变万化,怎么去搭建这套参数和计算体系才能适应这看起来有无穷组合的大千世界,以前从来没有人能提出详细的框架和需求。
别说周思媛,罗存浩和陈晶了,就连陈铎生都提出不来。
可是,宁筱曦做出来了。
她之所以能找到解决方案,并非是因为她特别聪明,而是因为她运用了原有传统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外企的六年里,她见过了太多客户,也做过太多的产品服务形态。
但其实,产品的本质只有三大类。
再炫酷和创新的产品,也只是表现形式的变化,归根结底的底层逻辑,肯定逃不出这三类范围。
而客户的分类,其实就更容易了,按照客户分层和需求来区隔也不过就是九种类型。
宁筱曦把产品和客户的匹配之后,再抽象提炼一遍,就发现客户账户体系需要的参数,不过三四十个左右,而计算模式,也就五六种。
也是在提交这个需求的时候,宁筱曦仿佛顿悟了自己对公司和对团队的真正价值,突然明白了邹峰当时为什么坚持招募一个她这样有传统行业经验的人。
因为,她的经验,恰巧是其他同事最缺少的东西。
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原来客户要刷牙会去超市买牙膏,现在呢,也许会通过电商买牙膏了。
但他买的,依然是牙膏,而不是那个虚拟的a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