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子心疼钱,怕是舍不得留下这头牛。
二树媳妇教导陈小桑:“爹留不留下牛另说,你没跟爹商量就把牛买回来了,爹就能生气。”
陈小桑气弱了:“可钱是我自己挣的呀。”
二树媳妇却不放过她:“你哥哥们挣的钱也都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咱家的油盐哪儿来的钱买?咱哪有粮食吃呢?”
大树媳妇听得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小桑啊,一家人得劲儿往一处使,咱才能把日子过好。你看看,去年咱家还能攒下钱把你三嫂娶进门呢。”
三树媳妇羞红了脸,但也跟着点头应是。
听着三个媳妇的话,李氏心头满意得不行。
“咱家能和睦,都是你嫂子们通情理。要是每个人有心思,生怕钱被别人占了,那得多吵多少架呀?”
李氏教导着闺女:“咱家有兄弟的人家不少,可不少人家三天两头地吵,还不都是兄弟妯娌不团结嘛。”
陈小桑前世没兄弟,不懂这些,这会儿听她娘和嫂子们说起来,才慢慢有些明白。
家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全家一起努力挣来的。
她点头:“我明白啦,是我不对,我应该先跟大家商量。”
大家都松了口气,李氏宠溺地摸着闺女的小脑袋:“小桑该不该先去跟你爹说话呀?”
陈小桑点着小脑袋:“嗯!我要跟爹道歉!”
说完,就从李氏的怀里跑开了。
大树媳妇笑呵呵道:“小桑可真懂事。”
二树媳妇笑着低头纳鞋底,“那也是爹娘教的好。”
三树媳妇笑着瞅瞅这个,又瞅瞅那个,道:“咱家真好,都不吵架。我们村但凡兄弟多的,见天吵架闹腾,家里老人死一个,立马嚷嚷分家呢。”
“分家就能过好哟?还不是一代代这么发愁哦。我看啊,像咱家这样过的才有意思。还是爹娘能耐,能一碗水端平,咱们日子才过得舒心。”
大树媳妇这话得到了弟媳妇们一致的赞同。
李氏可不领这个情:“一碗水我也端不平,咱家啊,都可劲儿疼小桑了,对其它人就都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