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一起,皇帝直磨牙,当晚派人去丰都县捉人。
沈兴义可不知道皇帝的心思,他今儿也不去卖猪肉了,带着儿子扛着半只猪去了老陈家。
这重礼可把陈老汉吓了一跳,坚决不收。
沈兴义大嗓门嚷嚷:“老哥家又是暖锅又是添丁,还有拜师呐,三个礼合在一块儿,不多不多。”
院子里的人看看各自挽着的篮子里几个鸡蛋,或者一小块布,顿时觉得拿不出手了。
这怎么跟人比哟!
陈老汉想到这一茬儿,低声跟沈兴义解释。
谁知沈兴义一点不在意:“你还供我家大郎吃喝了,我给你送点肉怎么就不行了?
你不收,我拿去卖了挣的钱也是给大郎买几本破书,白费钱呐。”
旁边的沈大郎听不下去了,才要进屋子,就被陈小桑拽着往她的新屋子跑。
沈大郎几次想挣脱她的手,又怕吓着她,硬是忍住了。
陈小桑很高兴得指着两件挨得很近的屋子,骄傲道:“这两间都是我的!”
两间屋子都是青砖灰瓦,中间用连廊连起来,一间做书房,一间做卧室。
卧室很简单,打了一张新床,添了新床单被褥,一屁股坐下去就不想起来了。
靠墙打了一个大衣柜,陈小桑没几件衣服,一多半都是空的。
屋子建起来后,陈小桑要新被褥。
李氏想着新被褥舒服,就花了钱给她置办。
给闺女置办了新被褥,不能不给儿子置办吧。
于是五个儿子,一家两床新被褥。
有自己屋子就够高兴了,还有新被褥,四树五树连带着两个柱子在床上滚个不停。
儿子孙子高兴了,陈老汉心疼了。
新被褥一买,他们家就剩下五两银子了。
“五两银子啊,还得买暖锅的菜,得给郑先生买拜师礼用的东西,还能剩下多少哟!”陈老汉跟李氏嘀咕。
陈小桑拍拍她爹的老胸脯:“我们的伤药可挣钱了,一天能挣二百来文,六天能挣一两银子,很快会富起来的。”
想到伤药,陈老汉心里舒坦了,就咂摸:“咱家挣的钱也不少,怎么手头攒不下钱呢?”
李氏比出一个九,乐得眉毛都飞起来了:“九间青砖大瓦房呐!这就是给后代留的祖业。”
青砖大瓦房只要能修整好,百来年都不会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