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傻柱子一会儿抓抓头发,一会儿揪揪胳膊的肉,算盘打得犹犹豫豫。
毕竟才学几个月,还不熟练,这些粮食很难算,他们跟不上大郎叔和小姑。
二柱都快哭了,凑到陈小桑耳边道:“小姑,我不想打算盘了。”
大柱也凑过来,巴巴瞅着小姑。
陈小桑也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拖累速度。
她把沈大郎记下各家换粮食的纸放到大柱二柱面前,交代他们:“你们把各家各户换的草和粮食都记下来,我们以后对账用。”
两个柱子高兴地不行,拿了笔和墨认真记起来。
没了两个小拖累,算账的速度又快起来了。
村里人瞅着沈大郎和陈小桑两人打算盘打得又快又准,一个个心里动了心思。
村学的郑先生还教打算盘,要是学会了,他们的孩子能走运做账房先生,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如今农忙又完了,孩子待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能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有性子急的人家,换完粮食回家就带着孩子去找郑先生。
正坐在屋子给三柱开小灶的郑先生被喊出来一看,院子里站了五六个孩子了。
听了他们的来意,郑先生也不推辞。
他虽是个读书人,可也知道百姓艰难,能学个谋生手段总是好的。
不过……
“算盘不便宜,一个得八九百文。”
八九百文对庄户人家是笔大数目了。
有人失望地带着孩子回家,有的人一咬牙,决定花这个钱。
不过大家一致感叹,陈老汉真是舍得啊,几个孩子都有算盘,几两银子下去了。
被夸舍得的陈老汉晚上看到堆在堂屋的草药时乐开了花,又拽着陈小桑问:“小桑啊,你说咱们收了多少斤草药来着?”
“六千斤呀爹。”陈小桑应道。
陈老汉“哎哟”一声:“一百文一斤,咱能挣……”
话到嘴边,陈老汉又说不出来,低头掰着手指一个个算,可这数太大了,他算不清楚,扭头就对大柱道:“你打打算盘,咱能挣多少钱。”
这么大的数,大柱也不会算。
可他不敢说啊,巴巴看向陈大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