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乐得瞅着他:“你可算大方了一回。”
“有什么办法,小桑都十岁了,最多到十六岁要成亲吧?他家六年能还完五千两?”
陈老汉忍不住叹气:“五千两的欠债啊,这可是一座大山呐!”
李氏就道:“咱家去年光是种粮食就挣了八百两,他们要是找长工,一年挣八百两,还债也快。”
“咱能挣八百两,是占了粮价高的便宜,往后可就没这么挣钱了。”
县老爷这些日子没在,没人压粮价。
真等他回来,粮价跌下来了,他们也挣不了多少。
“再说,这一个月沈兴义去找了好几回,没人愿意跟他回村子。我看他一脸凶相,别人哪里敢跟他出来?”
“要不,让他家把田地卖了留个百来亩自家用?”李氏提议。
陈老汉连连摆手:“不能卖,田地在就饿不死,借钱买田地是对的,债嘛,慢慢还。”
按着他算的,最多十年,没田地的人家就得可怜了。
“大家都开始春种了,他家田地还空着,今年怕是要颗粒无收了。”
陈老汉叹气,真是替沈兴义一家着急啊。
“唉,说起来,咱家今年能种的田地也不够。我看啊,不如让他把田地佃给我们种,他们不操心,你也不着急。”
自从用粮食换了陈青山家的田地后,村里人动起心思了。
大家都去县城找了长工,帮着把自家空着的田地种了。
一时间,陈老汉佃不到田地。
至于他家的田地,说起来有八百来亩,实际上,有不少口分田太贫瘠,去年没种起多少粮食,陈老汉想先养两年。
养田地最有效果的,当然是撒肥料,然后把土翻进去,慢慢等地力恢复。
这么一来,自家的田地不够了。
为了田地的事儿,最近陈老汉没睡好觉,起了一嘴的水泡。
他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老妻这主意不错。
“我明儿找兴义说说。”
他明儿找沈兴义,陈小桑今晚就去书房找沈大郎了。
沈兴义正背书,听到外头有脚步声,他叹口气,起身打开门,隔得老远就瞅见陈小桑朝着书房跑过来。
他拧了眉头,扭头回去,把陈小桑自己的杯子用茶水洗了下,倒了杯水。
等陈小桑一跑进来,他就指着凳子道:“坐下。”
陈小桑顺势坐下来,接过沈大郎递过来的水杯,就道:“大郎哥,我们一起挣钱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