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我做盗墓者的那些年 > 第六章 新疆之行

第六章 新疆之行(1 / 2)

第六章新疆之行

其实直到现在,我也不是很理解,那些从古墓中挖掘出来的古董为什么会那样的值钱。虽然一部分古玩具有很大的收藏性和观赏性,但是那东西对老百姓来说太遥远了,普通人,想到更多的去怎样添饱自己的肚子,而不是附庸风雅。

当然,这些并非是我需要考虑的事情。

三个月后,辽宁,盘锦市。

孙大彪在宝昌街附近租了一套还算比较宽敞的楼房,我跟着他来到盘锦市后,就一直住在这里。平日里,都是跟他学习一些盗墓的知识。

说起盗墓,我记得还在上高中的时候看过一本写这方面事情的小说,里面提到的一些必备的工具,如探阴爪、摸金符、洛阳铲、马刀、软尸香、蜡烛等,孙大彪这里基本上都没有,这倒颇为让我有些意外。

后来听他解释完以后,才明白了,小说毕竟是小说,里面很多东西写的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现在盗墓基本上都不太用的上。

除了工具之外,我还曾问过孙大彪关于盗墓的几个派系,可他回答我的却是已经不复存在。据说民国时期,摸金校尉和搬山道人,后来到了文革时期,这两个派系的人就从此消声灭迹,而现有的盗墓者,被分为南派和北派。

南派盗墓者精通技巧,一般打的盗洞都比较隐蔽,用的工具大部分都还是古时使用的,很少强行破坏陵墓进行挖掘。他们有些类似于古代的摸金校尉,而且比较迷信于一些行规。所以,南派的盗墓者多半都是有组织性的。

而北派则不然,他们精通风水测脉,擅长找墓,这一点多少也有些像古代的摸金校尉,毕竟,任你本领再高,找不到合适的陵墓,也是空有力气使不上劲儿。所以,北派盗墓者经常会寻找一些精通风水之人搭伙干,之前和孙大彪一起干的那个人,对风水就多少有些了解,至于我,个人觉得,应该比那个人更厉害一些才对。

如今的我,跟着孙大彪学习了盗墓的一些知识和技巧,也算个半入门的盗墓者了,虽然说这个身份让我到现在也多少有些不安,但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然了。

五天前,孙大彪开车离开了盘锦市,说是去套话。我没有跟着去,而是决定留在家里。

所谓的套话,实际上就是去一些比较偏僻,却又是风水宝地的地方,跟一些常年上山砍柴或是种地的老人闲侃,有意无意的去说一些奇闻来勾起对方的话瘾,以此来推断这个地区是否有可能存在陵墓。

人老了嘛,是非常喜欢和别人叨咕一些自己听来或是见到的怪事,一旦有人愿意当倾听者,对老人而言,几乎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虽然我对这种套话感到有些别扭,坑骗老人还是让人有些不耻,但孙大彪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说我太迂腐。

或许是吧,我这个人,多少有些迂腐,我承认。

下午,我翻着一本破旧的周易六爻,看着上面一些老爷子用笔圈点的解注,眼角微微有些湿润了起来。

跟随老爷子三年,学到的东西很多,即使是这样,我走的时候,他也不是很放心,而是偷偷的在我的背包里塞了几本他平时很珍惜的书籍,还有一块用桃木刻纂的辟邪护符。最让我意外的是,他还留下了一封信以及三个用牛皮纸包裹好的锦囊,上面分别画着大写的一,二,三,用来区分。

信我在来辽宁的路上就读过了,内容很简单,他留下的那枚辟邪护符是他师父留给他的,可避百邪,当年盗墓的时候就是用这个护符来替代摸金符的,为了我的安全起见,他留给了我。并一再嘱咐,千万不要弄丢了。

而那三个锦囊,则告诉我,若是在西北的陵墓遇到生命危险,就打开第一个,能救我一命。若是在水墓遇到危险,打开第二个,若是洗手不干了,遇到了什么危险事,就打开最后一个锦囊。

这,到让我想起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或许,老爷子在我心里,真的就像孔明那样,神鬼莫测吧。

大约到了晚上七点多的时候,我看的有些乏了,正准备吃点东西睡觉的时候,手机却响了起来。

我看了一眼来电,是孙大彪的。

“喂,孙哥。”我打了一个哈欠,走到了阳台前,随口说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