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灯下黑
“鬼打墙!”
我和孙大彪几乎同时想到了关键词,恐怕我俩谁都没有想到,随口的一句话却让我们道出了之所以怎么走都回到原点的原因。
盲点,没错,就是视觉的盲点,孙大彪以前对我说过,在黑暗中,强烈的光束只会让你看到光所照到的范围,周围任何东西你都无法看清。这是没错的,而我和他进入甬道时,我拿着用来探路的棍子始终是在一侧,并且他在我身后照的光,我只能看到高于地面米左右位置的地方,所以,看到的始终是一条直线。
而实际上,我们选择的路线却是一个‘回’字形,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条甬道绝对不可能只有两条路,而是在你的盲点,还有着至少一条路!这就是灯下黑的道理。
孙大彪右手拿着矿灯,那么,他是看不到自己右手边的盲点的,而我则在左侧,那么,同样的道理,我始终是朝着他举着灯的位置去看,所以看到的也是他看到的,而右侧究竟有什么,我也完全看不到!所以,我们俩应该是在一条‘回’字形的甬道里不停的绕着圈。
我将我的想法跟孙大彪互相一说,果然,我俩几乎是想到一块去了,因为盗墓者是属于那种白天夜晚都经常出来活动的职业,尤其是在夜晚,深山老林子里十分容易迷路,也就是我们说的鬼打墙,所以,一般的盗墓者都知道如何应对这种事情。
而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我俩竟然是在甬道里绕,其实是甬道限定住了我们的路线,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哎,真是灯下黑啊。”孙大彪拍着脑门,感叹道。
按理说,我俩应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结果却因为在那种让人紧张压抑的环境里,反而犯了这种错误。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真的要佩服一下当初建造这个陵墓的人,这种回字形的甬道很容易让盗墓者在黑暗中摸黑抓瞎,一直在里面乱绕圈,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主殿,就应该在回字中心的位置,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俩刚才一直在围着主殿转悠!
“得了,兄弟,刚才搭帐篷前我还在郁闷呢,想着这一次是不是要空手而归,可现在想想,咱俩还真是有可能因为盲点所以没有找到另外一条甬道的入口。”孙大彪从背包里取出了压缩饼干,递给了我一块,一副惭愧的样子说道。
我咧嘴笑了起来,道:“这事也怪我,第一次干这事,心里多少有些害怕,所以一直盯着前面看,连眼珠子都不敢挪腾半点。”
“行了,吃口饭,今天你就早点休息吧,我来看着前半夜。”孙大彪将包里带着的水和罐头一一拿了出来后,咬了一口压缩饼干,说道。
就这样,几乎让我和孙大彪快纠结死的问题,却被我随便的说了句鬼打墙给解开了,虽然说不敢是完全肯定,但是至少现在,我俩宁愿相信就是遇到这样的原因。
其实,古代的陵墓有很多都是‘回’字形甬道的设计,其中不乏在甬道中暗施手脚机关,能让人在里面活活困死的迷宫,但如果你能够在正面全观甬道的设计时,你会发现,甬道设计的相当简单。
但是,也正是这种简单,却利用盗墓者的心虚和人在黑暗中容易被眼睛欺骗的这两点,让你越走越慌,越慌越急,最后只能空手而归,甚至是活活的憋死在迷宫里。
次日清晨,天色朦胧渐亮,我和孙大彪用湿巾擦了把脸,重振旗鼓,再一次的下到了塌陷的陵墓中。这一次,我们两个人各带着一根棍子,在两侧不同的方向,一边探寻着,一边前进。
几乎和昨天一样,第一次我们选择了最开始的那条路,直至快走了二十分钟后,孙大彪忽然叫住了我,兴奋的喊道:“哈哈,他姥姥的,这呢,这还有一条路!”
我顿时精神一震,忙朝着他那边看去。孙大彪拿着矿灯朝着他右手边的方向一照,果然,一个看起来不过一米多宽左右的通道深幽见黑,若不是有棍子一直在探路,恐怕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个地方。
这一次,我俩都有些兴奋了起来,孙大彪在岔道口处做了标记,然后我俩顺着这条比较窄的甬道走了进去。
不过走了百十余步,眼前的路顿时宽敞了起来,孙大彪举起矿灯,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一切,不停的吞咽着口水。
在我们面前是一面有着很规则纹理的石墙,而在石墙正中,正是一个门庭洞开的漆黑大门,在大门的两侧,各有一尊一人多高的青面獠牙,面露凶相的镇墓兽,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却依然能感受到那股威严的气息。
孙大彪有些激动的用矿灯照着其中一只镇墓兽,忍不住的说道:“老弟,说实话,活到现在,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镇墓兽!”
我也忍不住的感叹的看着这两尊镇墓兽,脑海里想起了前不久在一本关于写墓地风水的书上看到的介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