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向导
夜深人静,孙大彪已经是鼾声大起。
我独自一人坐在卫生间,打着灯,仔细的研究着这份精准的军事地图。
任何一个国家,对军事地图这样保密的东西都看管的十分严,这种通过卫星和人工进行精确测量的地图,在专业的人士眼里,价值之高,恐怕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想象到的。虽然说这上面没有标注桂林地区军事分布,但是,能如此清晰的把这个地区的地理地貌,山川河流分布,以及海拔高度,甚至连渡口和桥梁都准确无误的标出来的,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军事地图。
滕明,恐怕比我想象的更深,我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他没有打算完事之后,卸磨杀驴。
但话又说回来,浪费这么大的财力和人力,花如此高的代价请孙大彪和我,以及赵老这样的盗墓者来,他要的东西,价值肯定十分大,也肯定是一个不想泄露出去的秘密。那么,换了我,我会怎么做?
“即使是我,恐怕也很难会放过知道这件事的人啊。”我叹了口气,将地图收好,然后坐在了马桶盖上,静静的在那思考着。
现在,我心里越来越没底儿,如果说滕明很深,我看不清楚的话,那赵老的所做就让我更加的疑惑了。尤其是当着几个人的面儿,直接拒绝了滕明提供的工具,这里面,怕是也有着他自己的小算盘。
“哎,都是一些大智近妖,老奸巨滑的家伙。”我叹了口气,嘀咕了一句。
“否则咱也不会费那么多事,冒那么大的险准备这么多东西了。”不知什么时,孙大彪打着哈欠,穿着短裤站在了卫生间的门口,嘴里还歪叼着一根烟,看着我说道:“行了,这都几点了,早点睡,明天有咱忙的了。”
我叹了口气,无奈的耸了下肩膀。
次日清晨,早晨4点左右,滕明就将我们都叫了起来。
大家稍收拾了一下,便匆匆的吃过早饭,坐着车,去接一个人。
可能很多人会很奇怪,我们人不是齐了么,怎么还要接个人?其实不然,很多盗墓者或是探险家都会在当地找一个地理通做向导,这样的人一般都是经常奔走于山林之间,对地区的地理地貌要比大多数人更为的清楚和了解。
有一个好的向导,能让我们少走不少冤枉路,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向导对当地一些古怪的事都比较了解。
十多分钟,我们来到了距离临桂县大概十几公里外的一个比较偏僻的郊外野区,离着老远,就看到了在大山的脚下,孤独的矗立着一个小木屋,烟筒还冒着袅袅的青烟,在屋子外面,还有一个****正在往地上洒着什么,在他的周围,围着十来只母鸡。
大概离那房子十来米的位置,车停了下来,我们几个人都拿着自己的东西下了车,滕明则是两手空空,大步的朝着****走了过去。
那个****看起来应该已经认识滕明了,并没有多问什么,回头喊了一个名字,随后,就见到一个年纪大概二十上下,头上包着头巾,脚上登着一双编织的草鞋,身体颇为精壮的男子,他一见滕明,便立刻走了过来,跟他握了一个手,然后冲着我们很有礼貌的笑了笑。
这个年轻人就是我们这次的向导了,他叫黄家明,这个姓在当地比较普遍,甚至有一个村都姓黄,而他,则是一个上山采药的人,偶尔还偷着打个猎,可以说对身后这几座大山都颇为熟悉。
接下来,黄家明和****嘀咕了几句后,****的脸上露出了一副担心的样子,嘱咐了几句后,他便带着我们,绕过了小屋,走上了一条很是崎岖的山路。
黄家明的普通话并不是很标准,所以一路上话很少,再加上山路爬起来颇为费劲,虽说有上山的小路,但是在来的时候,滕明曾用手给我指划出了这几座山,然后问过我,哪里觉得最可能有墓,我思考了一下,圈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告诉他,具体是不是这里,还要亲自看一眼才知道。
可刚才在山下我就已经看明白了,这山势的确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我指的那个位置恰好也是这几座山中最适合下葬的地方,所以,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滕明后,黄家明立刻就告诉我,我说的那个地方怕是不能走上山的小路,而是要另辟蹊径。
我们自然没有谁反对,能尽快的找到最好,谁也不想找就浪费上几个月的时间。
直到中午时分,我们才来到当初我所指的地方,经过一番认真的搜索后,无奈的宣布,这里并没有我们要找的东西。
因为从那卷晋朝时期的工事图上看,图中的墓若是修建出来,规模恐怕不会太小,但是从势上看,却又肯定不会修建在平地,最适合的无疑就是山势平稳,藏龙卧虎的山脉。而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虽然在我看来是一个极为上好的风水宝地,但是除了十来个不早已经看不出是不是坟头的小土包之外,什么都没有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