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在管理员的决策中,没有任何全重,男人很清楚这一点,他摇摇头,点击鼠标,沈浸到战场记录的重现中。
影像,带有音轨, 1499年3月29日,原密西西比与亚拉巴马州界附近的防御战。
观察战场态势,影像资料上迭加了当地的防御部署图,在防线的布置方面,男人完全相信ai的决策,他不认为mis军的失败会归咎于这一方面。
再现的实时画面,印证了猜测,从战斗过程看,在“伊甸军”发动攻击后的第六个小时,mis军若干关键设施就遭到破坏,前线指挥陷入短暂的混乱,继而,防线被撕扯出几个缺口,最终被空降到后方的“伊甸军”机动力量夹击而溃败。
空降,里应外合,这一战术并无任何新颖之处,mis军本有所防备。
然而纵观战局,“伊甸军”的进攻并无一点套路,而是在漫长战线上的多点同时试探,一旦发现弱点,后续部队立即跟进,打出缺口后则迅速分散,与多批次空降、空投的兵力配合,袭击mis大区的战争基础设施。
电厂,油库,输变电节点,nemesis指挥控制中心,机动部队驻地,这些对作战至关重要的地点,一旦被侦查到,便会遭遇猛烈的远程火力。
多点突破,快速穿插,“伊甸军”的战术相当有效,但也并不新颖。
旧时代人类军队一样擅长的战术,在1499年3~4月间,却在密西西比河以东频频发威,ama大区的武装力量已相当接近河东岸,是因为mis军的抵抗不利,还是实力不济,浏览影像资料,管理员起初并无头绪。
不管怎么对比,在很多次局部战斗中,己方的mis军规模都并不逊色,又据有地利、以逸待劳,居然也会一败涂地,这让他很困惑。
但,在仔细观察战况报告,用四维实时推演的方式观察,他还是逐渐发现端倪。
一句话,在小到班组规模、大到hk级别(100,000)的遭遇战中,mis军的战术表现与战场协调、机动能力,明显逊色于“伊甸军”。
机器人之间的对抗,一对一,mis军的武装机器人表现并不差。
但是在班组(10~50)对抗中,多组现场截取的资料,却显示mis军的基本战术与协同更加呆板,对上机动灵活的“伊甸军”,经常吃亏,不仅如此,“伊甸军”甚至时有一些诱饵、弃兵等非常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战术层面上,mis军与“伊甸军”的交换比,已经出现了一些倾斜。
不仅如此,在战役层面的较量,mis军的表现甚至会更差,无须连篇累牍浏览资料,管理员也很快发现,即便双方兵力、态势相若,覆杂之极的战场环境中,“伊甸军”总能迅速反应、做出调整。
相比之下,自己这一边的防御兵力,总是在被动应战。
即便是在打防御战,按理说,以人工智能的分析、决策能力,在战役中安排穿插、伏击乃至反冲击,实属寻常,mis军的这类行动却很少,效果更相当一般。
原因,则是不言自明︰
面对ama大区的入侵,战线,拉长到一千五百公里以上,战争决策ai的算力持续超载,导致其计算、分析与预测能力严重下降,在制定作战规划时,便会自动“降低难度”,更倾向于安排消极防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