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发掘,记录,保存,明白吗?”
面对“阿达民”的训话,在场的专家、学者们,并不敢忤逆一字,至于心里有怎样激烈的思想斗争,抑或将自己骂了多少遍,方然都不在乎。
冷静下来后,他才更加意识到一点,对于人类文明的抢救性发掘、保护,站在一个人文学科研究者的立场,与自己这样的大区管理员之立场,确乎有根本性的区别,这种差异,只有安插头脑清醒的理工科人士,才有望扭转。
根本原因在于,历史,以及相关的一切,在阿达民眼中的价值是十分异样。
不论“读史使人明志”,还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研究历史,终究是为了未来,但未来究竟会怎样,这,显然绝非一介文人们所能预料。
即便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没有清晰的思维,一个人也大概率搞不清楚,人类文明现状如何,文明,又将向何处去,今天所研究、保存的漫长时代之历史,又将在未来发挥一种怎样的至关重要之作用。
这,岂但不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能猜得到;
即便身为管理员的自己,在那一天真正到来前,也并无法尽述。
但与研发机构,乃至gpl大区的无数民众不一样,站在时代的巅峰,方然确乎会战栗,他知道,也感觉得到,留给自己、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时间,
恐怕已不多了。
……
探寻历史的痕迹,保存既有的一切,这些工作,无须阿达民亲力亲为。
而战争,在严寒稍敛的1502年3月,又在盖亚凈土大区的东、西两线同时卷土重来。
两线作战,不论在什么时代,都并非一种很理想的战略态势,以gpl大区现有的三千多万作战单元,是否能同时应付“伊甸军”与“十字军”,方然并无把握。
“盘古”的决策,则一如既往的层次分明,在战略层面,仍然贯彻“东守西攻”的原则。
只不过,在西历1502年的时间节点,阿巴拉契亚大区的攻势来的十分迅猛,据此推测,“盘古”认为ama大区已荡平了南方大陆上的割据势力。
从原联邦北部边境,到大陆最南端的火地岛,此刻,恐怕都尽在ama的掌控。
这一事态,显然,会极大改变北大陆的战略态势,除茍延残喘、命不久长的lna大区之外,gpl与ama的对峙,迟早将演变为一场战略决战。
决战,一场生死豪赌,方然本能般的感到厌恶,他并不喜欢冒险。
不知道“盘古”的人工智能思维,是否也认为殊死一搏并不值得,总之,面对气势汹汹的“伊甸军”,“军”在东线的兵力并未有极大增长,反而未雨绸缪,从中大陆深山的废弃物贮存地,将大量核废料运抵北大陆。
加上北大陆原nep大区境内,曾由联邦军方管理的几处基地,废料堆积如山,一次“隔离作战”的物资就此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