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抗“海盗”,一般而言,至少也需要一支强大的水面作战力量。
如果没有,那么,潜艇或岸基航空兵也凑合,总之隐匿在大洋深处的舰队,并不是一群人从岸边就能打得到,这是很寻常的思维。
可是“盘古”的计划,说来出人意表,却是集中投放数量惊人的水雷。
这些水雷,从传统的漂流触发式,到先进一些的沈底感应式,再到自持力三个月至十年不等的自动索敌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基本上都是滨海边疆大区的存货,多年来累计生产了近二十万枚,却始终未曾动用。
原因很简单,一旦动用了水雷,如果没有空前强大的扫雷能力,就等于是自缚手脚,近乎永远放弃这片水域。
psk大区,自始至终的海上力量,都严重偏科,显然并不擅长于扫雷。
管理长李铁兵,掌控滨海边疆大区的十余年中,一直没进行水雷战,斯人已逝,个中缘由只能由后人猜测,方然认为,他应该是还对走向远洋抱有一丝希望,同时,也认为“海盗”并非最严峻的威胁,才没有下令用水雷封海。
除非“太平洋海盗”大举袭扰,威胁到psk的战略安全,这些水雷才会被动用。
二十万枚水雷,这一数字,普通人可能没什么概念,方然也一样,他是在asa的提醒下才意识到其规模是何等巨大。
但,还不够,近一年来“盘古”始终在调拨原psk大区的军工产能,居然又累计生产出近十万枚各型水雷,其中,近三成是自持力较短、成本也较低的自主寻的型,另外还有一大批廉价的漂浮型感应雷。
这种感应型水雷,威力很大,可靠性与实战价值却着实一般。
直白的讲,就是“很不稳定”,有时船只靠的很近也不会爆,有时莫名其妙自己就会爆,并非理想的水域封锁手段。
那么“盘古”究竟要做什么呢,
看起来,强ai分明是要,一下子将“太平洋海盗”驱逐出境。
浩瀚的太平洋,水域面积逾一亿平方公里的超级大洋,大致以赤道为界,分为北太平洋与南太平洋,“盘古”的作战计划,很简单,就是将三十万枚水雷逐次投放,维持很高的杀伤压力,将海盗逐出北太平洋海域。
最近若干年来,凭借一条海岸防御带,nep大区基本未受海盗的威胁。
在防御带延伸到psk后,可以说,盖亚凈土大区的海岸威胁,基本不覆存在,这时候为何要一味盯着“海盗”,方然起初很是莫名其妙。
毕竟眼下,东西两线的作战,消耗甚巨,每一焦耳都很珍贵。
制造几十万枚水雷,这些资源,如果用在地面武器的建造上,总归可以为“军”增加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编制,应付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消耗都可以.
“盘古”如此智慧,难道还算不清这笔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