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漫长的盖亚历史上,比这更大的地质灾难,一直都比比皆是。
倘若在文明的襁褓时期,横遭劫难,人类岂但无反抗能力,甚至都没办法预见到灭顶之灾的降临,说不定恐龙的命运,就会同样降临到原始人的头上。
直到文明进入近、现代,特别是工业变革之后,人类才逐渐掌握了一系列客观规律,开始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遭环境,进而,发展出天文、地质、地球物理等自然学科领域,并开始用科学技术为盾,抵挡无情的自然灾害。
尽管如此,在旧时代结束的西历1489年,人类还很难说是否取得了对大自然的胜利。
关于这一点,无须翻阅历史资料,方然也能记起旧时代流行的那种观点,“人类并无法战胜自然,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回忆年轻时代,在金伯利中学、甚至阿尔伯特小学念书时,这样的话,就时常由教师、媒体念叨在耳边,甚而成为年轻学生的一种共识,但念及至此,方然却每一次都觉得很别扭,他说不出这话错在哪里,
只认为这恐怕一点也不符合事实。
今天,以管理员的身份,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新时代,顺便也将这观点一并否决。
战胜大自然,究竟是什么概念,如果说是毁灭盖亚、将大地化为焦土,回归到几十亿年前的原始状态,这的确超出了人类的能力。
但所谓“和谐相处”,就更古怪,人类究竟怎样才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这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
身为管理员,方然现在的想法很直白,他并不十分关心盖亚表面、盖亚生物圈乃至整个星球的情况,而更关心在现有的环境下,人类如何在盖亚表面生存,如何保证每一个人都不会在自然灾害中丧命。
抱着这样的念头,自1510年2月起,盖亚凈土大区管理机构(此时已改组为gmc、盖亚管理委员会)就开始执行几项计划。
其一,在gpl大区已有的监控网络基础上,升级改造,并在新近占据的南大陆、南方大陆、西大陆群岛、凹斯垂利亚部署大量传感器,组建一张覆盖全世界的监控网,持续监视盖亚的地质活动。
一旦发现异状,立即报警,将数据上传至“盘古”系统,进行灾害预测与应对。
这一措施,似乎与旧时代的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应对很相似,难度却更低,只因现如今的人类聚集地,完全在一千两百多座定居点。
只要做好定居点周边地域的自然灾害监控及预警,就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安全。
而对于“全产机”体系,不论地震、火山还是海啸之类灾害,因措施完备,破坏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不会酿成大祸。
其二,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规划、建设并维持一套陨星防御体系。
小行星撞击盖亚,导致气候剧变,这种事在过去几十亿年间曾发生过不止一次,未来发生的概率则尚不确定,这种风险,不论阿达民、还是普通民众都万难承受,必须构筑实用的坠落物防御体系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