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呈现的施工景象,便是如此,一切都在防护罩内进行,
待通过验收后,再将全封闭施工空间,与已经完工的邻近空间合并在一起。
当然,恰如轮船的水密分割仓,为避免一处击破、全线崩溃,偌大的施工现场,会分割成若干施工标段,不同标段间的防护也很严密。
至于施工材料,相对而言,还算是容易处理,除传统的钢材、混凝土与高分子聚合材料外,改性玻璃等新材料也加入进来,在一处备料车间外,阿达民借助全息投影“看”到内部的运作流程,车间内采用加热、喷涂等方式来彻底剿灭微生物。
一砖一瓦,乃至一颗螺钉、一片玻璃,都要经过从内到外的消毒、检测,确认完全没有活体微生物残留后,才能被送入施工现场。
但即便措施如此严密,百分之百的事,在工程上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微生物,绝大多数渺小到肉眼完全不可见,分布在周遭环境的每一个角落,未必能被“凈化”工序所灭绝,虽然说高温高压灭菌的罐头,保质期,理论上可以到无穷大,食品行业的从业者却都知道这只是一种错觉。
密闭杀菌的罐头,由微生物导致变质的概率,的确趋近于零。
但还是从概率上讲,一批罐头出厂,能全部保存到久远未来、永不变质的概率,同样无限趋近于零。
人类与微生物的漫长战争,早已积累大量经验,并意识到“杀菌”、“消毒”的关键,并不在于分析细菌、病毒与真菌的毁伤概率︰
生命,终究是脆弱的,几百度的水蒸汽,烈性的环氧乙烷,乃至强烈的紫外辐射,都足以将目标区域的所有微生物、甚至所有生物一波带走,消毒剂、紫外线与高温高压所过之处,遍地尸骸,效果并毋庸置疑。
环境超出承受上限,任何生命,都必然会死亡,概率显然并不符合正态分布。
但另一方面,任何杀菌、消毒的操作过程,都无法避免瑕疵、漏洞与意外,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让“罐头保质期无穷大”成为笑谈。
而现在,gmc正在规划的,却就是这样一件看似无法完成、或者永远无法完工的“盖亚生物圈之大扫除”,面对天量微生物,人类所要采取的策略,也必然超出传统的被动防御、战术进攻之套路。
一边参观现场,一边梳理思路,时间不早,方然吩咐asa将“替身”带回运载车,自己则爬出“替身机器”去吃晚饭。
在咀嚼食物,用吞噬“同源体”来维持存活的过程中,他也没停止思考,
而在构想某些一劳永逸,能让人类彻底摆脱微生物威胁,而无须被禁闭在城市里的手段。
策略,相当之激进,甚至于有些疯狂,身为阿达民,
却无须顾忌这一些细枝末节。
要清除盖亚表面所有不合时宜、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的生命形态,很显然,一味建造“全封闭型城市”消极防御,是愚蠢的做法。
人类应该做的,应该是“对大自然宣战”,在采集足够样本后,主动出击,
将盖亚表面一切生命斩草除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