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情感,倘若现在还存在,也只是两个年过半百老人之间的,某种无关爱情之物。
淡漠,长久未曾见面,再一次相遇时会这样想,方然起初还禁不住在怀疑,自己真的已经被多年残酷经历打磨成了冷血动物。
但是看对面,容颜老去的艾米丽却神态依旧,并没有预想中的愤怒,也没喜出望外,他迟疑了一会儿才意识到,社会的变迁,文明的演进,正在每一个人身上潜移默化的进行着,艾米丽也好,自己也罢,只是在将“爱”这种情绪泛化。
身处崭新时代的前夜,一个人,身在激烈变革的社会中,所思所想时刻在变。
传统的狭隘、排他性质之“情感”,在人类文明2.0降临的那一天,也会变得不合时宜,潜意识已经敏锐的觉察到这点,意识,却还浑然不觉。
所以一段交织的人生,早已结束,再也不会开启了吗;
站在传统的角度,似乎是这样,但是在生命无限长、经历无限远的未来,
一切却皆有可能。
坐在桌旁,遥想久远的未来,阿达民在椅子上发了一会儿楞,才将思维带回到现实,他问起艾米丽最近的经历。
当然,重点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其切身感受。
对艾米丽的生活起居,乃至每一天的日程,无须询问,借助覆盖全世界的监控网,对每一个人的行踪都了如指掌,存储阵列目前还很充裕,足以保存其建立至今的全部数据,随时可以给出任何人,在任何时段、地点的活动记录。
但是当一个人,在从事学习、进餐乃至消遣的活动时,内心感受究竟怎样,
监控系统则一概不知。
说压根不知道,这样讲,也不完全符合当下的现实,只要有足够算力,强人工智能也可以研究“根据行为预测心理状态”的项目。
但结合当下形势,方然并不认为,这类项目有拨款研究的必要。
原因很简单,在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之利益,都与整体完全契合的社会,心理活动委实无关紧要,想知道什么,大可以直接开口询问。
而不会再有什么“内心活动的阴暗面”之类概念,
因为这阴暗面,根本就不存在。
并非衣角迈进新时代后,人类,便会一下子都成为天使,而是传统社会中绝大多数“黑暗”的念头、乃至行动,在新时代的人类文明中,都将不是问题。
“哦,最近我一直在学习‘工业设计’,也在看相关的资料。
托马斯,你知道我本来是、在it领域工作,但是我本人的水平,恩……我不说你也清楚吧?
现在很多年没再接触这些,会很生疏,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起初的兴趣,并不在信息技术这上面,我更喜欢那些外形,色彩,功能新颖的家居物品,渐渐的也对外观设计有了一些爱好,所以现在就看这些。”
“看起来,你是真正出于兴趣,才学习这些的。”
“恩,当然,我觉得这很有趣,也做了一些潦草的设计方案,你有空时……”
“我有空;
就算现在没空,等到文明的新时代降临,也一定有时间。”
听出艾米丽语气中的迟疑,方然点点头,一边觉察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身为阿达民,自己,也很期待那天尽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