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五章 耗费(修)
“行星加速器”,作为一项规模庞大、且仅存在于纸面上的工程,物理学界人士几乎都听说过,态度则多少有别。
但,撇开“这根本不可能”的奚落,绝大多数研究者的第一反应,
显然都是很期待的。
设想中的“行星加速器”,顾名思义,当然不是用来加速行星,而是规模甚至可以与盖亚相比拟的一项超级工程,以周长四万公里的盖亚大圆为控制线,沿线建设一座环绕盖亚的巨型加速器。
与传统粒子加速器相比,“行星加速器”的尺度,至少大出三个数量级,如果配套的供能、控制等子系统也满足设计要求,
就可以让人类的基础物理试验能级,上跳两到三个数量级。
至于说,如此庞大的一项工程,是否能确保人类在基础物理领域更进一步,目前还未有定论,这一点,阿达民也很清楚,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忙于内战,根本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多少资源。
建设如此巨大的加速器,显然,在旧时代就是一场註定无法实现的白日梦。
一条横贯盖亚表面的加速器路径,需要协调很多国家,群策群力,此外更需要天文数字般的投入,旧时代哪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实力,更没有这样的意愿。
相比于“新一代加速器”,“行星加速器”的预算,耗费甚巨。
西历1470年代的一份报告中粗略估计,以当时人类的科技水平,与盖亚表面的现实条件,建设这样的加速器至少需要四百~五百五十万亿联邦马克,相当于联邦彼时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十倍。
而建设工期,更会长达五十~一百年,甚至会超过一代人的平均寿命。
考虑到人类每隔几十年就会打一场世界大战,可以说,跨度如此之大的世界工程,根本就没希望完成。
根本上讲,以今天的视角观察,方然对旧时代的人类文明一清二楚,他知道当年的人类,并非没有完成这浩大工程的能力,
而是根本没这样的意愿。
单论能力,旧时代的人类世界,年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也有一百万亿马克。
而这一百万亿马克的gdp,即便其中必有水分,都是些体现在官司、金融乃至蠹品领域,对社会运转有害无益的方面之上,实打实的gdp怎么说也有三成,那就是每年三十万亿联邦马克。
这样算下来,正如报告里所言,倘若集结全世界的力量,用几十年时间,的确是可以建成一座“行星加速器”。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浩大工程,对参与者究竟有什么好处。
好处,物理学家的看法,显然会和民众们大相径庭,哪怕在理论物理学界内部,争议也始终存在,多方面的掣肘,杜绝了这种超级工程在旧时代出现的可能,进而等于就是锁定了人类的科技水平。
没有基础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进展,应用科学迟早会停滞,这是学术界的一种共识。
不管怎样,在盖亚凈土的未来,“行星加速器”这种规模庞大的工程,也完全可以实现,相比之下,反而是建设这样一座巨型加速器所需的技术,是最大的难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