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永不下车 > 第九三五章湮灭(修)

第九三五章湮灭(修)(2 / 2)

转过年头,在进行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后,科学家们终于相信了这看似荒谬、不可思议的现实︰

物质的量子迭加态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可以更改与其他物质间的“绑定”。

理论,深邃到难以理解,对民众而言,这一发现的实践应用则更具价值,西历1648年,在位于西大陆的基础物理研究院所属实验设施内,人类就第一次实现了物质量子态的“有限翻转”,并首次得到约0.003g反物质。

反物质,一个并不新颖的概念,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这东西。

在相对论框架内,反物质,被认为是与寻常物质的对立面,本质近似,只是在时间轴上“反演”,这一解释被物理学界所公认。

但,这种解释,在应付“物质与反物质遭遇,会湮灭并释放能量”的时候,却并不令人满意,甚而,关于什么是能量,都令人困惑,毕竟这释放出的能量,只能以毫无质量的基本粒子来承载。

如此看来,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并非完全的物质与能量之转化,

而可能另有玄机。

在旧时代末年的物理研究中,对反物质,一般而言认识还是比较全面,但要获得这种物质,要么从宇宙空间里捡漏,要么就需要向粒子加速器中贯註能量。

这样的获得方式,很显然,绝对无法实现幻想作品中的“反物质能源”之类呓语。

宇宙空间里的反物质,可想而知,数量必定极其稀少,毕竟盖亚乃至太阳系周遭的大片空间里,都是物质的世界,反物质长途跋涉抵达盖亚的概率,远小于半路上遭遇一团物质、湮灭消失的概率。

而用加速器制造反物质,用脚指头算一算账也能明白,获得的稀少存量,与物质湮灭释放出的能量,远远不足以抵消制造过程的能量消耗。

这种方式获得的反物质,投入,远大于产出,充其量只能用来作为一些极端场合、极端情况的设备之能源,即便如此,以凈土世界的技术和产业现状,要批量制取反物质,充当远航飞船之类系统的燃料,

看起来仍然是一桩天方夜谭。

但在西历1648年,人类在实验室里达到的成就,原理却与过去迥然不同。

通俗地讲,借助量子力学的最新成就,认识到物质的表象,只是其无穷多种量子态之迭加的“某一抽样”,就不难理解,相对论框架内的“反物质”,

不过是常见物质的另一量子态。

原则上,只要有适当的手段,将某些物质与现实世界的量子态“解绑”,再进行一次绑定,则根据概率,其“仍然是寻常物质”的概率会非常小、事实上接近于零,而更可能呈现覆杂多样的物质形态。

这其中,除通常的物质外,必定会有反物质,

继而会有一次猛烈的能量释放。

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这一现象,在相对论框架内也可以解释,但量子力学的最新视角则认为,其不过是某种“相位校正”效应的外在表现。

将物质的无数量子态之一,视为该物质的“相位”,这是一种近似的表述。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