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其尺度正是“无穷”。
关于这一点,看起来,似乎迄今为止都毫无证据,毕竟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
直径也就是九百三十亿光年。
在这之外,显然,宇宙仍然存在,尺度却绝非任何观测手段可以窥见,量子力学的框架也无法给出预测,告诉人类“宇宙可能有多大”。
可是,即便没有直接的手段,间接的证据,却不难催生出推测。
对宇宙尺寸的猜测,在航天领域,“无穷大”的答案可以解答某种疑惑,即,为什么以宇宙之大,恒星、行星系统之多,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却孑然一身,非但没观测到任何外星文明,也从未被外形文明所接触到。
答案,可以有很多种;
在但确定的证据出现前,一切都只是猜测。
在这方面,结合量子力学的最新成就,白大褂们逐渐认为,
凈土文明的孑然一身,可能是“宇宙本身无限大”的事实,所造成的一种必然之现状。
“事实,是明显的,凭借常规的推进手段,哪怕采用相位引擎,任何文明都无法在自身演化、诞生后,在宇宙年龄的时间限制内,抵达遥远的其他文明所在地。
限制这一过程的,不仅是速度,还有漫长时间所要求的极端可靠性,浩渺空间所需要的极大数量,
以及最关键的,动机。”
动机,的确如此,坐在西历1778年的大学研讨室里,方然陷入回忆。
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文明,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任何确定的行为都必然有其动机,正因如此,文明才没可能不计代价,耗尽自己所在恒星系的物质与能量,漫无边际的向看起来无甚分辨的宇宙,
随机发射海量的远航飞船、或者探测器。
远航,探索浩瀚宇宙,不论这一过程多么振奋人心,毕竟需要合理的动机与理由。
说白了,以任何文明的诞生、发展轨迹,对照凈土文明的昨天与今天,研究者们的结论,是“宇宙太大,文明太弱”,这看起来似乎就是老生常谈,
但其最新的版本,却会让所有初识者大吃一惊。
在西历1778年,凈土文明,已经在量子力学的道路上,迈进了关键一步,甚至已经在着手进行充满不确定性的实验︰
“超距运动”。
超距,无视光速的极限,瞬间将物质传送到远方,
这是研究者们的一大毕生梦想。
在相对论框架内,这,并无法实现,从“超光速”到“虫洞”的设想,迄今为止都没有成功的希望。
而量子力学又如何呢;
在其框架内,运动,根本上也无非是一个量子态的绑定、或再绑定之问题。
物质的诸多参量,从电荷、质量到自旋,再到坐标这种相对量,一切皆在量子态的迭加范畴内,既然如此,以凈土文明的技术,用实现“相位跃迁”的同类手段,去尝试进行物质量子态的解绑与再绑定,
似乎就可以实现玄妙的“超距运动”,
且一点都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