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缺点每天都在变大,而且速度极快。
这个缺点,便是大宋的统治阶层,跟春风商队有切不断的利益纠葛。
大宋这边,猛然发现春风商队的恐怖。
战争早就打响了,只是以金融的方式打响的。
春风商队从无到有地建立基础工坊生产体系的时候,还建立了货真价实的货币体系和银行体系。
凭借着硬实力,他们硬生生地将大宋既得利益跟曾经的小农经济绑定到了一块。
大宋想要费劲心力对付春风商队。
除了要应付外界的压力,还要应付内部的分裂。
固有的统治阶级,在没有核心材料支持下,可不想跟春风商队进行生死之战。
哪怕他们知道春风商队这边曾抓捕大批不法儒士,丢到弯弯等地进行改造,他们也不悔改。
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只要放弃某些东西,便可以获得金钱。
只要有钱,经过多年发展,必定可以重回巅峰。
所以,就这样,大宋统治阶层跟赵佶的处境,跟失去了感知温度和跳跃能力的青蛙一样,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熬成一锅肉汤。
寿城互不侵犯协议签署的第90天,大宋的好日子没了,百姓的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
通货膨胀,货物奇缺就算了,关键是朝廷再次分摊税赋,让本来就承受高压的农民,再背负上更多的债务。
之前宋地百姓看到显眼的对比,为了活下去,于黑夜中抛弃自家田产,偷摸前往义军所占地,寻找活命的机会。
就这样,春风商队建立的思想体系,正在以鲸吞的方式改造着大宋的一切。
落后的大宋剧烈地,在不引起义军注视的情况下挣扎着延续生命。
他们在保证自己不崩溃的时候,疯狂吸收春风商队的知识体系,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强。
可惜大宋的既得利益者势力盘根交错,各方势力把持要害,势力范围根深蒂固。
想要进行深化的革新,需要砍掉很多人的头。
赵佶有理由相信这些家伙会在自己砍掉他们头颅前,将自己奉献给义军。
所以,摆烂才是赵佶的日常。
赵佶想要摆烂,但大辽跟西夏这边却不想摆烂。
他们看到大宋内乱,自认为有机会了。所以召集了一批大军试图攻克汴梁。
这次大宋军队倒是硬气了一会,仗着之前从春风商队采购的火炮跟火枪,还有精良的铠甲,直接把来犯之地杀得个头破血流。
也是在这个时候,赵佶才发现自家军队居然如此能打。
他们对义军跟春风商队的忌惮也更加重了。
可惜双方实力差距宛若鸿沟,大宋完全没机会夺回五州。
不过,陈牧这边一则可以用外族劳动力,来换取工业品的消息传到大宋境内后,当时这边蠢蠢欲动。
……
寿城互不侵犯协议签署的第300天。
更多的大宋百姓涌入义军占领的五州。
在无数人力的支持下,义军的重要城镇中,一座座工厂建立完成。
由农民转为工人的萌新们,正在这些工厂里辛勤工作。
他们也找到了比种地要好的挣钱途径。
虽然在工厂里休息时间不够悠闲,需要一直工作,但工资高啊!
普通人三个月的工资,便可以赶上在家种地的收入了。
也是在第300天,义军开始宣布了几条执政法令,几条耗资亿万的建设计划。
从明年开始,五州之地将会彻底取消杂七杂八的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