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妾身由己不由天 > 第二百一十章 近来京中刺客真多

第二百一十章 近来京中刺客真多(7 / 8)

他麻利地拆下外头细细的麻绳,将那册子打开,油墨的香气扑鼻而来。

这显然是一本新写就不久的册子,里面记着一笔笔的帐。

詹世城眉头一皱,彻底打开那本账册。

这东西是何人做的帐?

真是做得惨不忍睹!

有的帐没有来路,有的帐没有去向,有的帐甚至连用到哪里都没写清。

谁家要是雇用的这样的账房先生,那可就倒大霉了。

他耐着性子又往后翻了几页,忽然抓住了某些头绪,思路越来越清晰。

这似乎,是朝臣之间勾结、收受贿赂的账册。

他快速地浏览一遍直到过半,册子里抖出了一封信笺,他连忙拆开一看。

“此账册,为东宫与户部尚书朴珍前之间,贪污国库银两的罪证。某虽有心为国惩治此等蛀虫,无奈力弱。闻得詹大人乃忠正之臣,只能寄望于大人,免教我大周再受虫害。”

这封信,看得詹世城眉头直跳。

他记得,卫大将军战死玉陵城那年,大周境内有一场虫害。

侵蚀了中原地区,大片良田。

许多州府几乎是颗粒无收,许多安居乐业的百姓成了流民。

流浪在逃荒路上的饥民,吃草根挖树皮,甚至有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这一场巨大的虫害,才使得大周国力衰落,粮草不足,被胡人找到可乘之机意图侵占玉陵城。

若非如此,卫大将军或许就不会死,他的兄长詹世勋——

也不会死。

这个书信之人,想必对他的身世有足够的了解,所以用虫害来做比喻。

这个比喻,让詹世城感同身受。

田野间的蛀虫是侵蚀庄稼和良田,朝廷上的蛀虫,却能消耗国库于无形。

这等禄蠹,人人得而诛之。他气愤地一拍桌子,恨不得现在就进宫去告御状。

忽然想到,今日朝中休沐。

又老老实实地坐回了椅子上。

不成,上回一时冲动弹劾晋王,闹了个大笑话。

这回他得小心谨慎些,查实了账册上的内容,再去御前说话。

这样想着,又认认真真翻开那本账册,一一梳理里头的关系……

就在京兆尹府派出人手,暗暗调查太子和户部的这些糊涂账时,晋王殿下也躲在暗中施以援手。

詹世城也不笨,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够,许多关键的信息查不到,便找来沈风楼和陈执轼相助。

他们两一个是不入朝的公府世子,一个年纪尚轻官职不高。

好在父辈位高权重,借助他们的威权,替詹世城查清了不少问题。

他们两既是詹世城的好友,又是为人品性上值得信任之人,詹世城对他们查到的消息,丝毫不感到怀疑。

虽然这其中,许多信息都是晋王府提供的。

“大哥,你说,咱们帮着晋王这么蒙骗老詹,会不会太不讲义气?”

夜幕初降,小巷子中,轻车简从的二人并肩行走。

陈执轼为人一向光明坦荡,霁月清风。

对詹世城的这些许隐瞒,都让他心中不自在。

与其相比,沈风楼就随分从时得多。

他劝道:“我问你,咱们给老詹的那些东西,可有丝毫是假?”

陈执轼愣了愣,“假却不假,晋王给的那些,咱们也查证过……”

“既然如此,你还担心什么?是觉得咱们收集太子的罪证,等同于帮着晋王党争?”

沈风楼笑道:“只要这罪证是真的,咱们一不徇私枉法,二不添油加醋,有何不妥?难道明知东宫贪污国库银两,见之不理,才是我辈之举吗?”

揭发东宫贪污事实,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并非党争。

沈风楼这一说,他心里松快了不少,面色也好看了些。

“大哥说得对,是我想多了。便是晋王殿下想利用我们,斓姐儿知道此事,她也不会肯的。”

他心里对沈风斓极为信任,沈风楼看在眼底,心中不免伤神。

陈执轼对沈风斓的心思,他并非一无所知。

难得的是,他有这样的心思,却极力隐藏不让其他人烦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