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当时辅助他的官员,多半也得到了升迁。
等到二十年之后,他们这一代的官员,就没有什么盼头了。
定国公已老,想来这辈子都不会来岭南了。
民间仍有那些惦记着国公爷风采的人,每年到了夏季,就往京中定国公府送上岭南鲜果。
那些昔日同僚,也时不时给他送些琼地采出的珍珠,或是粤地挖出的老玉之类的。
而今日有晋王在此,带着天子仪杖出巡,又身负剿匪的重责。
倘若能助他一臂之力,还愁升迁不成吗?
瞧晋王这副有备而来的姿态,今日的晋王,想必不会比定国公差。
有人便道:“殿下既然有定国公大人的卷宗,想必知道,当年定国公在此地也是剿过山匪的。”
岭南的山匪就像雨后春笋,一茬接一茬,怎么都割不完。
能够稍稍控制数量,已经很不错了。
轩辕玦点了点头。
“本王看过。定国公当年豪情万丈,甚至化妆成老农,去与山匪交谈。还苦口婆心感化了一窝的山匪,把他们劝降了回去,回到山林之间务农。”
众人纷纷点头,当年定国公的故事,在本地也是流传不朽的传说。
“那殿下,是否要效法定国公?”
有个官员说了蠢话,然而细细看了轩辕玦一眼,差点自扇耳光。
以轩辕玦的容貌,化作成老农哪有半点相似?
果然,轩辕玦摇了摇头。
“时移世易,当时国公以新办公学,并其余几项有惠的政策来吸引他们,这才使得他们愿意弃械下山。如今再以同样的法子,只怕是说服不了他们了。”
说服不了,那可如何是好?
那红服的官员诚恳道:“殿下,岭南可是民一万,匪三千啊。本地的屯兵数量不足,若是用来剿匪,必定会导致城中大乱无人约束。何况山上道路交错,那些山匪狡兔三窟,想要抓住实在不易……”
这话的意思,便是劝他不要武斗,而要文斗了。
“嗯。”
轩辕玦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
“那就集中兵力,先把最嚣张的一窝端了,杀鸡儆猴。”
红服的官员:“……”
轩辕玦并非是与他们商量,而是通知他们自己的决定。
至于选的是哪座山头,派遣多少兵力,如何行军布阵,他一律没有告知。
只是让南宁的屯兵出了五百的人手,由他统一调度。
轩辕玦身边的护卫,明的暗的全都加起来,有一千人。
加上这五百人,要聚合围歼一座山头,并非难事。
可实际上,除了陈墨以外,他并没有派出自己身边的第二个护卫。
南宁下属的黎县,五百的屯兵忽然朝龙岗山上进发,打了山匪一个措手不及。
这龙岗山在首府南宁的地界内,按说应该是最小的团伙,不敢招惹官府註意才是。
可是山上这一伙匪徒十分凶悍,且与岭南其他山匪,有极大的区别。
许多山匪都是生活所迫,落草为寇谋求生计。
而龙岗山这一波山匪,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山下那个小小的村庄,已经成了一座死村,只有几个老人住在那里。
年轻人全都奔逃而去,或是被杀戮殆尽了……
轩辕玦在来到南宁之前,就已经派人打听了清楚,得知这一波山匪的穷凶极恶。
像这样的恶人,死有余辜,又能给境内其他山匪以震慑。
是以,他决定从龙岗山下手。
龙岗山上听见了消息,乱成一团。
岭南二十年不剿匪了,怎么呼喇巴地就这么大动静了?
二十年前那位定国公剿匪,那可是温柔得很,还兴办公学来安抚山匪。
看来这次来的京使,脾气不太好啊!
好在山上山路环绕,那些屯兵哪有他们熟悉地形?
山匪们分散成几拨流窜,叫人难以寻到踪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