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萧萧落木 > 风萧萧兮(其二)

风萧萧兮(其二)(2 / 2)

左手持剑亦或右手执剑,看似只是换了只手的事情。但是对于迎面相对的剑客来说,无论是对手出剑速度的计算,攻击强度的预判还是交手胜负的考量,都将发生显着的变化。

严子陵看不穿左手持剑的秦萧萧,秦萧萧却能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右手应战的严子陵。

在严子陵轻率地放弃天门洞开改用泥沙俱下后,秦萧萧清楚地知道,严子陵在对战初期就强上大招狠招,想要在短时间内打出结果分个胜负,不想将这场生死局拖入中盘。

紧接着泥沙俱下,严子陵又卯足劲头连用两次怒海惊涛,企图突破一直以守代攻的秦萧萧的防线。严子陵不曾知道的是,秦萧萧在枕粱门中学武之时,最为鲜明的特点不在于她悟性高、功夫强,用梁乐的话来说,“此子极善钻营,投机取巧,以小博大。”

这时候,教会秦萧萧这一点的不入流剑客庄亦谐往往会在边上淳朴一笑,为自己和弟子找补道:“不过是在借力打力一途,点拨了她一二。”

一早看出严子陵试图尽快结束对战的秦萧萧自然不会轻易让他的想法得逞。天门十八式前面八式过于保守,以防御为主,不会是严子陵现下的首选。他若要速战速决,便会专註于在后十招上发力,以期达到压制秦萧萧的目的。

秦萧萧虽没有正式学过天门十八式,但是在武林大会上见山三弟子使过几招,早就记在心裏,过目不忘,她很知道严子陵出招之后的后手怪手,四十招过下来之后,严子陵竟没能在她手上讨到半点便宜。

两人你来我往激战正酣,没有一方肯低头认输,却苦了长在边上的树木花草,无端被两人的利剑所伤,统统遭了大秧。明明是草长莺飞的怡人天气,秦萧萧和严子陵一来,将这片葱茏绿地刺得面目全非,今春才从地下冒出头来的新草伏倒了大半,险些被二人的剑气震成齑粉。

无论秦萧萧和严子陵抱着怎样的心情应战,过招过到四十招上,两人都很清楚自己无法在短时间内战胜对方。秦萧萧发现严子陵内力深厚,深不可测;严子陵也发现秦萧萧的武功突飞猛进,进步很大。

激烈的试探之后,两人不约而同地转变了路数,开始互相较量,互相制衡。严子陵将天门十八式的后半套功法悉数使出:青山相对,比的是剑势;两岸猿声,端的是剑气。接着又是一套泥沙俱下并怒海惊涛的组合,干将剑不时发出嗡嗡的铮鸣,将呼啸而起的剑意释放到最大,响彻在寂静的山谷之中。

这几招剑法,秦萧萧有的见过,有的没有,她不因熟悉而放松警惕,也不因陌生而心怀恐惧。她坚定地握着手中的清谷剑,时而借晴空飞鹤避开严子陵的猛攻,时而用野火燎原侧面对严子陵发起进攻。

这是一场王不见王的对局,这是一局酣畅淋漓的决战,这是一战许胜不许输的豪赌。作为武学一道的奇才,秦萧萧和严子陵的对决不像是针锋相对,更像是黑白相弈。在他们出招的瞬间,他们计算的不只是手中此剑制敌的胜率,更将此后的五招、十招一并计算在内,严丝合缝,缜密不已。

不知不觉,两人已经对战了二百七十招有余,体力、心力均有所下降,很难再支撑这么高强度的对决。相比于身经百战的严子陵,秦萧萧与人对战的经验不足,纵然她比严子陵年轻,到底有些沈不住气,先严子陵一手动起了一击制敌的念头。

在先前与严子陵对决的回合裏,秦萧萧已然使出了干坤一剑的第二式、第三式,但是都被掌握了干坤一剑前四式剑谱的严子陵一一化解。杀念已生,杀招便不得不出,秦萧萧将全身力气凝聚在清谷剑上,手举过头,酝招酿式,使出的正是干坤一剑剑式之四——这是梁愫当年在独山上惜败于严子陵的那一招,也是助秦萧萧在武林大会崭露头角的那一招。

此招名曰吾谁与归。庄亦谐曾告诉秦萧萧,这是邹剑圣历经世事浮沈,遍阅人间悲欣,遭逢师友死生之后,孤身一人一剑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南故土,触景生情,长嘆“斯人不在,吾谁与归”后,创作出的极具攻击性与观赏性的一招。

剑招含悲,剑锋饮恨,惟愿此情,付诸一剑。

剑出清谷,非溅血无以还。秦萧萧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使出吾谁与归,其目的是想终结今日的战局。严子陵见清谷剑势如破竹冲向自己,连连收回此前出手尚未收势的劈山断海,改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倾註于劈山断海之上,堪堪挡下秦萧萧的这记吾谁与归。

一收一放,一攻一守,秦萧萧与严子陵在这一盘上又打成了平手。至此,势均力敌的两人将今日的这场鏖战拖入了三百招往上的苦局。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