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没能耐,只能盼着朝廷选了胸有沟壑的新知县,能解救那些百姓于水火之中。”
李庸的意思很明显,自己没能耐,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顾诚玉看向李庸的眼神有些意味深长起来,这样的借口实在太冠冕堂皇,这是个人物。
朱庞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家族的悉心教导,当然听得出言外之意。
没想到这靖原府的一个小知县都不能小觑,比起京城那些官场上滑不溜丢的高官也不差了。
几人又就着棉花的事谈了几句,而后略过此事,唠起了家常。
“不知朱公子家父乃是?”
刚才朱庞就已经做过自我介绍,只说是顾诚玉的同窗,家住京城,随后向李知县行了礼,相互寒暄了几句。
李庸一看就知道这是大家公子的做派,瞧这一举一动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家中长辈肯定有做官的,看着就底气十足。
想到这里,他倒是对顾诚玉颇为好奇。这顾大人明明就是农家子弟,可为何与这位公子礼仪上并无不同,甚至更自然,流畅。
顾诚玉浑身充满了贵气,看着完全不像是个农家子,贵气已经融入了骨子里,浑然一体。
“家父乃是兵部左侍郎!”
朱庞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他家世显赫,对于李庸这样的人来说,纵使他是白身,那也不是李庸能比得上的。
李庸大吃一惊,随即心中有些窃喜。他之前就猜朱庞家中肯定有人做官,可没想到朱庞的来头还不小。
那可是正三品的官职啊!怎么能让他不激动?
“原来是朱公子!真是失敬!失敬!”
他虽然在朝中无人,可朝中大面上的局势他还是知道的。
兵部尚书戴元吉已经老迈,用不了几年就会致仕。就算皇上舍不得,可终究到了年纪。
而接任兵部尚书的人选只有两人,朱奎就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个是兵部右侍郎。
但从以往的风评和政绩来说,朱奎继任的可能性要大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朱奎的年纪正合适。
顾诚玉与朱庞交好,难道顾诚玉已经投入了朱府门下?李庸努力在心里回想,朱府到底和哪位皇子走得近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