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结束之后,那些电影人们开始渐渐散场,没有人知道他们回去后会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不过安娜的那两个小粉丝已经在座位上都快哭出来了。
她们的偶像,实在是太迷人了,她们都被美哭了。
这又是一部安娜以一人之力带动全局的电影啊!
她们赶紧在自己的粉丝小群体里发表看法,“现场看完了,安娜美美美。”
“怎么个美法?”
“美到我想死。”
“美到你会觉得电影里所有的人都配不上她。”
至于乔治亚-威尔逊,他原本想找安娜或者罗勒-莎菲说些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他没有那么去做而是也匆匆离开了现场。
《成长教育》的试映会总算结束了,而结束之后没多久,烂番茄上的第一批影评和打分也已经出来了。
烂番茄的主题编辑们虽然没有去看电影,但是他们要编辑专题,把这些影评都给编辑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烂番茄的主题编辑们虽然没有去看电影,但是他们要编辑专题,把这些影评都给编辑进去。
但是这部电影试映会去参加的影评人实在太少,所以评论的人也少,基本属于没什么人气,只不过当他们看到这部电影八0%的新鲜度的时候,都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
很奇怪不是吗?
这部电影没什么人气,分数却奇高。
下面还有一群人在那里有些激动地询问,“这个安娜-格雷什么经历?”
“以前演过什么?”“是哪个经纪公司的?”“除了拍电影还干过什么?”
还有“安娜-格雷为什么那么美?”
诸如此类的问题,看得出女主角没什么名气,但是很令人好奇。
并且关于电影的评价,虽然不多,却也很精彩。
“少女,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你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那么就请去好好的读书。”
“女主演技很出彩,以后遇到好剧本,前途无量。”
“看完后什么都没记住,就记得女主流泪的那一幕,无暇到心碎。”
对于这些影评,并没有什么意外,但是对于这个八0%的新鲜度,几位工作人员还是觉得很奇怪,毕竟这部电影关注度很低电影,导演可能二流都算不上,一开始却拿到这么高的新鲜度。
他们开始讨论了几句,“我有点没想明白。”
“毕竟罗勒-莎菲什么水平你和我都是知道的,她的电影怎么可能拿到这么高的新鲜度?”
“我也是这么想的,罗勒-莎菲水平也就那样了,难道这一次她有了天大的突破?”
“我们先别急着编辑专题,明天还有第二场试映会,我们去看一下然后再回来编辑。”
“这个想法可以,毕竟我真的没料到罗勒-莎菲的电影竟然能有这么高的评价。”
随后这几名工作人员就决定第二天去看完第二场试映会再决定。
而第二天的第二场试映会和第一场差不多,都是没有什么人到场,现场比较冷清。
那几名员工是抱着疑惑的心态拿了入场券来的。
也正因为他们是抱着疑惑的态度来了,才最终被打了一个猝不及防。
直到整个观影过程结束,直到整个稀稀落落琐碎的故事落下帷幕。
此刻,他们才豁然开朗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是啊,为什么罗勒-莎菲这种导演的电影都能拿到那么高的分数?
为什么一部故事流于俗面而且如此主旋律的普通电影,能够一开始就拿到那么高的评价?
因为——他、妈、的这部电影的分数,全是靠女主角一己之力拉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