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大国必将实现载人火箭的回收!
国内很多航天专业人士几乎都和此刻的孙有强一样,都在等着看陈渊的笑话。
重型运载火箭回收,就放眼现在别说单靠一个国家都还无法实现,就算是马斯克出手,也还尚未得以成功。
就凭他一个年轻人,凭什么?
“重型载人火箭回收离存在的技术壁垒尚存太多,”会议当中,嬴鲁东沉声思索着,“想要完全实现,仅仅靠一次还不行。”
他着重看向了人群里的陈渊,这话显而易见是在提醒陈渊,贸然武断的做出预告最后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陈渊又何尝不清楚这一点,他走出来说道:“我知道现在全网都在等着看我的笑话,就算是马斯克当初也顶着非常大的压力,在失败了很多次后终于成功。”
“可是留给我们的时间本就不多。”
陈渊可是要在三天后进行重型载人火箭回收的,但是火箭得两天后才组装好。
不知为什么,原本还在为陈渊担心的他,此刻居然真的开始觉得三天后的重型火箭一定会回收成功。
此刻,会议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还没等他发作,
“老刘别这样说,”徐文远用胳膊戳了戳刘长江,“这么多人都在,把伱的脾气收着点。”
然而刘长江并未收敛,而是略微讥笑道:“如果是让我当他的老师传道授业,那我可以和颜悦色。但这是工作,人在职场就应该接受不同的意见。”
李维民深感认同,也激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刘长江之所以如此严于律己又严于待人,还是因为航天工作的特殊性。
这时,陈渊再次将目光落在了刘长江身上,然后又扫视到其他人身上:“所以诸位同僚,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重型运载火箭回收,那么我们将为国家航天事业从今天到未来至少百万亿经费。”
李维民只是在看到问月号的生产时间后,便有些不太理解和担忧起来:“文件里说,问月号已经在由航天生产线加快建造中,预计两天后才能成功组装,但显然留给你的时间不多啊。”
就算是徐文远这个组长都对曾上过纪录片被央妈在着重表扬的刘长江而自叹不如。
但经过这几天的接触下来,刘长江发现自己这个年轻上司,能力是有一点的,但却心思太飘,不够稳重。
尤其是在正式载人航天任务开始前,就要留有半个月的时间来测试火箭各项数据,直至任务发射当天都保持正常零失误。
要说唯一不同,且是他们这群航天专家能发现的,便是月问号多了一个可回收反推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